沈阳市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
——沈阳市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
(中国全民健心网消息)来源: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和平区位于沈阳市的中心区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占地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66万。现有小学27所,初高中20所,特校1所。
和平区教育综合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班主任培训工作十佳区、辽宁省‘双高普九’实验区、辽宁省艺术教育示范区、辽宁省学前教育示范区。
为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相关要求,和平区各级领导始终坚持深化区域性全方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就如何在区域内系统化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构建了“协调贯通、典型带动、形式多样、实效高能”的区域性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架起了心灵的长虹。
一、宏观调控,微观操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将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有机结合,实行统筹安排,体现整体优化的功能,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基于此,和平区提出并落实了“一二三四”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构成了宏观调控的基础。
1.建一个班子
建立“行政领导、专业指导”的工作体制。加强行政领导,有效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专业指导,科学、规范地开展有关工作。为此和平区教育局责成德育科和教师学校科研室负责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科负责制定宏观区域性工作计划,科研室负责提供培训和具体业务指导。教师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师校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师学校科研室有关专业人员及基层学校有经验的领导和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对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在学校层面上,各中小学校则由校长牵头、负责德育工作的校级干部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由分管校长直接领导,德育主任、专兼职教师负责具体工作。以这种行政和专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确保了行政领导的权威性和业务上的指导性。
2.组两支队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否科学地实施、系统地落实,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资源,提高师资水平。
和平区依据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分阶段面授与岗位实践、自学相结合的研修一体的培训方式,系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培训。同时,以点带面,开展以各校班主任为主的兼职教师培训,并扩大到各学科教师的全员培训。通过培训,解决了教师的三个“新”问题,即思想认识的新理念、承担责任的新思考、自我完善的新追求。
3.落三级管理
和平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落实三级管理。
一级管理:由区科研室为基层学校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服务;区教师进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逐步完善了各项硬件设施,开通心理热线电话、网上在线咨询、引进专业心理测试软件,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同时,区内成立了心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校心理教育专家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针对全区范围统筹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保障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级管理:各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向全校师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对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辅导。
三级管理:把班级、课堂建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4.达四位一体
和平区提出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相互依存、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获得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宏观结构的建立为微观操作提供了有效地机制保障。目前和平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形成区、校、班纵向的三级系统运行机制,学校、家庭、社会(社区)横向的网络联运机制。这样就把一定区域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层次、组织层次、指导层次和操作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高效联动的效果。
二、着眼发展,讲求实效,建立层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1.从运行机制看,建立了区、校、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由区级主管部门制定具有导向指导作用的区级宏观目标,由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校级中观目标,由班级结合学生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微观目标。这三级目标相互结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环节的畅通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从目标取向上看,建立双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发展性目标,二是防治性目标。我们提出的区域性、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标,是两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发展性目标为主,以防治性目标为辅。
三、合理整合,分段实施,建立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首先,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分段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其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再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的教育内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挖掘潜力,拓宽渠道,建立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又完全不同于学科教学,不能采用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行,灵活多样的形式更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的心育方式主要包括开设心理课,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中,由专职教师有计划、系统地落实;开展心理咨询,作好个案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般性实际问题;进行心理调查、心理测验,反馈测评结果,有针对行的进行咨询和干预;进行学科渗透,在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超越学科差距,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创设良好的心育环境,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形成良好的校风,建立起支持、理解、和谐、合作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和行政协同共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共同营造起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大氛围,多方面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以科研为引领,深化课题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科研先导、以研促教是区域推进的积极有效策略,是指导心理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有效方式。在“九五”“十五”“十一五”科研课题研究中,和平区先后进行了省级科研课题《区域性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区域性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研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实验与研究》,国家级科研课题《开发心理潜能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和平区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解决方式的同时,有利的整合了来自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硕果累累
1.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落实,提供了人力保障,解决了区域心理健康教师资源缺乏的难题。
2.构建了有和平区特色的区域性、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动了全区心育环境的建设,提高了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3.全区领导、教师的心育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出版专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编写了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300余篇心理论文、案例分析、报告等在国家级、省级评比中获奖。
4. 在课题研究方面,“十五”课题《区域性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研究》荣获辽宁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突出的工作效果得到各方面认可
辽宁日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进行报导;省教育电视台、北方电视台多次对和平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报导。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使学生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和平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要想使之沿着正规化、科学化地良好运作轨道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我们将充分利用区域教育优势,大胆创新,大胆改革,鼓励学校“自主发展”,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和平教育的均衡高质发展走向更高的层面和平台。
谢谢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psy.org
欢迎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