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让你变厉害的6种底层思维

2020年11月01日 心质培养 让你变厉害的6种底层思维已关闭评论 阅读 1,46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中国全民健心网编辑:吴祥成)

       有句话说得好: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很多时候,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努力更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厉害的6底层思维。

1、灰度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功告成之后,随即决定杀掉那些立过功的大臣以绝后患。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虽然他毫无过错,依然被朱元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朱元璋冥思苦想,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跟徐达下棋。徐达赢了就是犯上,输了就是欺君。 赢了是死,输了也是死,横竖都是死。 就这样,徐达被置于一个“非黑即白”的处境中,结果都是死路一条。当朱元璋输了以后,凶相毕露,觉得终于找到了机会。但徐达却说:“皇上你看,我是赢了,但是你看看我的棋子是不是两个字啊?”朱元璋一看,棋盘上的确就是两个字:万岁。言下之意是说,我不是在跟你下棋,我是在用棋子摆出“万岁”这两个字。因此他逃过了一劫。 世界充满复杂性,大部分的人和事,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具有不同的“灰度”。 徐达就是一个拥有灰度智慧的人,明明知道结局,但他却绝境逢生,硬生生打造了一个灰度的棋盘。一个人越成熟,越能发现,现实中的很多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把握好“度”远比纠结对错要重要的多。
       为人处世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 不懂分寸的人,做的越对,或许最后反而得罪的人越多。 因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始终不肯做出让步,难免容易被人孤立。倘若一个人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沉浸太久,就会缺乏对事实真假的鉴别,也缺乏起码的悲悯之心。
       时寒冰在给女儿解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时说道:“被抹黑的未必真的就黑,被浓妆艳抹的未必就白,我们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智慧、理性乃至悲悯之心。”是非真假,都可以随时转化的,对里往往有错,错里往往有对。

2、空杯思维 

       作家采铜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次,很多天使投资人、创业精英聚集在一起,探讨创业机遇。有人提出:“我们可以做一种共享自行车,让大家自由借还,方便出行。”
       很多人听了不以为然,当场反驳说: “创业成本太高,车子放在外面风吹雨打,很容易加速折旧,缩短报废周期。”这种车的用户体验肯定不好,车子会爆胎,用户还需要自己修理。”根据以往经验,他们觉得这个创意缺乏可行性,纷纷选择了放弃。可在场的一位女士却不这么认为,开始她也心存顾虑。 但面对新事物,她更愿意抛弃成见,清空经验。 不久,她创立了摩拜单车,采用高强度钪合金车架,让车变得足够结实,使用周期足够长,采用实心轮胎,让车不容易爆胎。时至今日,共享单车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了人们最便捷的代步工具。这位女士正是后来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胡玮炜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记者,华丽转身成为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猎豹CEO傅盛曾说过:“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态,一个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长,实现跨越。”通透的人,总是一次次打破固有经验,放下偏见、谦虚低调。面对新鲜事物,新的人际关系,只有先学会放空自己,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出路,避免被思维限制。
       一个人只有调整好思维惯性,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才会更快进步,更好适应环境。

3、跨栏思维
 
       1822年的冬天,贝多芬在歌剧院演奏《费徳里奥》,现场来了很多名门望族。演出进行到一半,观众发现乐队和歌手之间的配合完全是乱套的,而毫不知情的贝多芬依然在卖力指挥。 台下开始出现骚动,观众纷纷窃窃私语。透过观众的表情,贝多芬察觉到了异样,匆忙让乐队和歌手做调整。演出再次开始,依然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台下观众按捺不住情绪开始起哄,朝贝多芬喊道:快点下来吧。贝多芬含泪走下舞台。 这一天,是他完全失聪的日子。对一个音乐人来说,失聪意味着毁灭。在一片惋惜和嘲讽声中,所有人都以为他的音乐生涯终止了。 但两年后,贝多芬携带《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演出,赢得满堂喝彩。《第九交响曲》是他在完全隔绝外界声音的情况下,凭着天赋和摸索完成的。贝多芬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直面苦难,完成了享誉世界的辉煌佳作。
       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评价说:“是苦难成就了他。”这就是跨栏定律,竖在面前的跨栏越高,你跳得也就越高。
       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取决于他遇到多大的困难;
       一个人遇到的困难越大,成就往往越大。
       当栏杆摆在面前,跨过去了是重生,跨不过去是毁灭。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只要不甘失败,跌倒了坚强地爬起来,就会发现成功的希望就在眼前。

4、减法思维

       美国硅谷有一位很有才干的咨询顾问叫萨姆。萨姆有着很强的专业能力,因为能力出众,所以他兼顾着很多事情。结果就是他整天都周旋在各种会议里,被各种琐事缠身。为了完成每件事情,导致他经常感到疲惫不堪,体会不到工作带来的任何快感。而且因为经常不着家,导致妻子满腹牢骚。后来,他的一位好友给了他一个建议:只做咨询顾问的工作,其余一律不做。萨姆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坚持数月以后,萨姆发现效果惊人。白天他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对付工作,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尊重。晚上也能和家人共进晚餐,跟家人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缓解。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都拥有“减法思维”。因为想要的东西总是太多,但真正需要的东西却很少。在追逐那些虚妄东西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忽略掉真正重要的东西。化繁从简,把更多的心力和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有了更强的目标感,人生也就有了方向。
       轻装上阵,过减法人生,是做到自律最好的方式。

5、双赢思维

       建筑商林正家年轻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干练。但摸爬滚打多年,事业依然毫无起色。一天,他漫无目的地走上街头,想买份报纸打发时间。看着看着,他突然惊跳起来,被报纸上的一段话深深击中了内心。后来,他用一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重回商场。从杂货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蜂拥而至。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突飞猛进,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有一次,他到大学演讲,有学生提问,你是怎么从一万元钱变成商业大亨的林正家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他说,当年在街头看见一篇采访李泽楷的文章,读后颇有感触。
       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
       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有句经商忠告:“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这个社会,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只顾及眼前利益,锱铢必较,必定会使关系破裂。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作出让步,达到互赢的关系,从长远来看,输或赢模式的结果,注定是分道扬镳。
       只有双赢模式,才是长期相互合作关系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6、窄路思维
 
        电影《喜马拉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喜马拉雅山上,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中,每年最重要的事,是让牛背着盐,长途跋涉横越整个山峰,到另一个部落交换粮食。这趟路每年都有老酋长带领,因为他是全村最有经验的人。老酋长的大儿子原本应该继任酋长,却突然意外身亡了。村里的另一个年轻人卡马,聪明而有活力,他想接替老酋长的位置。可是老酋长并不接纳他,两个人闹的不欢而散,运盐队伍也因此分为新老两路。两队出发后,卡马选择了一条毫无危险的路,老酋长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凶险的路。即便如此,老酋长还是提前三天抵达了目的地。每次在抉择面前,老酋长都会语重心长地告诉随行的小儿子喇嘛:“如果你要选择一条路去走,那么就选最难的那一条。” 这句话也成为了影片中最经典的台词。
        捷径才是最长的弯路,艰难却是披着荆棘的康庄大道。
        徐小平说:“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你轻松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认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
       坚持“窄路思维”,就是坚持做正确,但是最难的事情。这条道路非常狭窄,几乎没有人,因为太难。但是恰恰因为难,坚持到最后的人,就会变成顶尖的高手。
       当你觉得选择的路很艰难,很难受的时候,说明你正在成长,在走上坡路。
       当你觉得选择的路很容易,很舒服的时候,说明你正在逃避,在走下坡路。
       杨绛先生说过:“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暂,但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本身。”
       决定人一生的,无非就是自我完善、审视和提高的过程。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低着头盲目地向前追逐,疏略了“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没有好的思维能力,可能付出再多努力都不过是事倍功半。
      正如作家刘润所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型。”
      与朋友们共勉。

     (文章全文转载于:洞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