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学校90%的问题,好的师生关系都可以化解 | 头条

2023年02月25日 心理教育 学校90%的问题,好的师生关系都可以化解 | 头条已关闭评论 阅读 48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图片

很多校长、老师见到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家校关系该怎么构建才能在孩子身上产生效果啊? 我的回答都是,你们可能发错力了。我们知道,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尤其是师生关系,它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最敏感指标之一。 也就是说,家校关系再如何构建,也抵不上师生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我们常说教育是一个交付变化的事业,家长和学校构建关系,要的也是看到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如果学校的大部分精力都在构建家校关系,那么只能事倍功半;但如果老师把绝大多数心思都用在师生关系上,那必然事半功倍。 去年一年,我们三个校长研修班聚焦“校园关系”展开了10天的集中研讨,最初的调研显示校长最头疼的第一位是家校关系,第二位是政校关系,几乎没有校长把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放在最重要位置的,殊不知这才是“关系的核心”,其中师生关系是牛鼻子! 当我们把校长们晒出来的上百个问题场景一拆解,结果发现九成问题都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缓和,甚至迎刃而解。 所以,关注师生关系的新动向,看看到底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图片

01

家校关系难题:

建立好师生关系是核心 先分享一个亲身经历。 2022年5月,我在李希贵校长领衔的三个校长研修班上做了一次调研,请100多位校长列出“目前让你最头疼的校园关系”。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家校关系,第二位的是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而校园中每天无处不在的师生关系却涉及很少。 真的是师生关系不存在问题吗?后来我们就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讨交流,让校长们把造成关系紧张的具体场景一一描述下来,大概列出了100多个问题。 比如其中一个校长这么说,年级里有几位家长遇到需要家校协同的地方,总是达不成共识。老师跟这些家长沟通眼前问题的时候,这些家长谈长远素养;老师交流长远发展的时候,这些家长又谈眼前分数,让老师们一筹莫展。 从表面看,这好像是家校关系的问题,但其实是家长对老师还不够信任,家长可能还没有感受到老师对孩子投入的精力。所以,我们建议这位校长,在开学第一个月,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带一件自己在学校里比较得意的学习成果回家。 老师这边呢?我们给了一个“2乘以10法则”,就是每位老师每天花两分钟,连续十天去了解一位他们希望建立积极关系的学生。只需要两分钟,很简单,可以一起进校门,或者课间休息聊一部电影,或者共进午餐等等。 半年之后,我们再遇到这位校长,他感慨地说,现在自己的耳边总是能听到家长对老师的由衷赞美,而且那些赞美非常具体,一听就是孩子回家跟父母念叨的。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师生关系变好之后,家校关系更融洽的例子。 我和李希贵校长这次聚焦“校园关系”的校长研修班,形成的最大成果就是把其中的80多个关系紧张问题,都转化到了如何聚焦学生,改进师生关系上,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你看,学校需要解决的其实根本不是家校关系紧张的问题,恰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师生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学校如果孤注一掷地把精力放在家校关系的缓解上,那么反而牺牲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时间和精力。

图片

02

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肯定、互动和赞美 具体怎么构建好的师生关系呢?   2022年10月,哈佛医学院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从脑科学角度看师生关系的三大积极影响,主持这项科研工作的Jerome Schultz 博士具体做了解释。 第一,当老师内心肯定、赞美学生并与他们产生积极互动时,学生的大脑会释放大量多巴胺,让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第二,积极的师生互动,往往伴随着对话、倾听、大笑等社交行为,这又导致身体释放大量的催产素。这样的积极联系,很快就会创造了“心理安全感”。也只有当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们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按时完成作业才成为可能,哪怕这些很有挑战性。 第三,孩子天生就有1000亿个神经元,随时准备连接。当他们遇到教师的关怀和反馈时,会一次次地激活神经通路,就像不断地帮助他们在森林中开辟一条新的小道。虽然开辟新路径需要时间、精力和大量重复,但在老师持续的积极互动中,属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和方式就能逐步构建起来。 这三点听起来,你可能还没有非常切实的感受,接下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一所中国的学校,而且还是一所偏远乡村初中,它把师生关系这件事几乎做到了极致,我们来看看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这所学校叫丑小鸭中学,坐落在距离昆明市区五十公里的宜良县。一听名字,你大概率会推测出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吧?目前学校有80多位初中生,都是不能适应传统初中学校规则的“问题学生”。但在校长詹大年眼里却从不认为孩子们有问题。 詹校长介绍了两个学生的故事:

一个男孩16岁,躲在自己屋里玩了5年电游。送到学校来时,孩子的手指开始变形,脚趾已经溃烂,说话口齿不清,变成一个不梳洗的“野生动物”。男孩曾经是小学的学霸,5年前父母离婚,原生家庭解体。来到丑小鸭后,同学们帮他洗澡,班主任给他处理伤口,生物老师陪他看蚂蚁。慢慢地,发现男孩的声音特别浑厚,学校让他做播音员主持节目。他渐渐恢复了正常交往,断掉了电子游戏。初中毕业后,他考进了5年制大专。

还有一个男孩15岁初二时突然父母生意失败,父亲车祸重伤,学习自此一落千丈。因为不能接受家庭与自己的突变,开始酗酒、逃学,结交社会闲散人员,最后离家出走。送到丑小鸭中学读书一年,重构了关系,学习状态恢复到以前,后来考入重点高中,三年后上了一本线。 这两个“问题学生”其实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他们遇到了问题没人帮助他们。于是,原有的关系解体。帮助这些孩子的方法,就是解构掉不良关系,借助师生关系的力量,让他们找到健康的新关系。 詹校长说了这么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孩子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最后都会表现为“学习问题”:成绩下降,不完成作业,逃学,离家出走……因此,看起来是“学习问题”,其实都是关系问题。要让孩子重新回到健康状态,说教、批评、责备都没有用,唯一有效的是帮助他们构建或修复新关系。

图片

所以,在丑小鸭中学詹校长说白了就做了两件事: 第一,逢节必过。露营、爬山、20公里拉练、泡温泉、音乐会、知识竞赛、知识抢答、演讲比赛、小品大赛、养老院献爱心……确保一周一次小活动,每两个月外出一次大活动,全部都在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场景中进行。这是为什么?就是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增加师生的交往频次。 第二,行动为先。学校的墙面装饰、展示区布置、教玩具制作、与周边社区交流洽谈等看起来是学校的日常事务,都转化为课程,设计成学习任务,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在行动中思考与改进。这又是为什么?不靠老师的讲授、说教,师生是平等的,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建立信任关系,产生影响,也就是最朴素的“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丑小鸭中学招聘老师特别有意思,只有两个条件,一是爱笑,二是会玩。因为只有这两条才能让一个老师变得有意思,会有很多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受学生的喜欢。 就是秉持着做足师生关系这一条,丑小鸭中学11年来已经让2000多位曾被家长放弃的孩子回归了主流学校,找到了人生目标。 说到这里,相信你能够认同师生关系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着力点。但是你可能会说,教师之间的差异太大了,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怎么办? 这是一个好问题,而且必然带出一个重大的挑战,好关系一定长在好的组织文化土壤里的。什么是好的土壤?就是学校的组织结构。传统学校的科层制结构、流水线模式只可能生长出对上负责的关系文化,要实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只能依赖于老师的个体觉悟和专业境界。

图片

03

好关系需要好土壤:

学校规模再大,也能“小微”化治理 我在得到的全球教育报告,每年都会提到的美国小微学校的新进展。连续听了三年报告的同学都知道,美国一年中会诞生数以万计的小规模学校,20几个人到200人不等。尽管小微学校在课程的丰富性上还存在改进的空间,但不得不说,小规模带来的组织结构扁平,使得对每一位教师的赋能可能性增大。较小的师生比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师生互动的频度和质量有所保障,有利于师生平等的关系构建。 但是一直以来,散点状分布又使得小微学校的发展总体处于自生自灭状态。202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微型学校支持与研究中心,这意味着小微学校的存在不仅得到了官方认可,而且有了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让组织结构支持良好校园关系,真正创造出小微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模式。 这件事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尤其是我们很多学校正在走向更大规模的集团化办学道路,我们必须开始直面一个深层次问题,如何开辟面向未来的学校组织结构与治理体系? 当然了,不可能把学校都变成小微学校,但是小微学校给我们思路上的启发是,即便大规模学校,也可以通过划小组织单元的方式开辟出赋能的文化土壤,让这样的土壤滋养出令人期待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