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我给亲朋好友推荐心理咨询师的指标!

2023年05月04日 健心资料 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我给亲朋好友推荐心理咨询师的指标!已关闭评论 阅读 49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作者简介:钟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认证精神分析师。

在《具备职业胜任力的心理师在北大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中国有靠谱的“心理医生”么?》两篇文章的基础上,我具体谈谈如果我要向家人或亲朋推荐心理咨询师,我会考虑的心理咨询师的关键指标。

首先,要看咨询师人品——是否诚实、诚信。

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诚信,这个是成为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先决条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颁布的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第二版的重要伦理原则)。如果缺乏这点,恐怕再好的技术也会造成对来访者的伤害。

这个如何看?没有绝对指标,但可以从这些方面综合判断(注意是综合判断):

(1)同行内的口碑,如果认识一些心理咨询师,可以打听一下此人是否有不良口碑(同行内部因很多个人接触,比如一起参加培训、团体督导、体验小组等等,可以形成对咨询师的有关印象和一定的了解,毕竟这个圈子不大)。

(2)来访者间传递的口碑,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如果有病人爆料此人违反伦理(可以尽量甄别一下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后再纳入考虑)。

(3)这位咨询师发表、发布的一些专业文章或网络文章、信息,可以看看从这些信息能否读出此咨询师的价值观。

(4)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看简历或自我介绍,能如实把自己的专业经历和头衔客观不浮夸地介绍给大众的,一般比较诚信。凡是虚头巴脑、自吹自擂、自添“封号”的咨询师,建议远离。比如常见的有:“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心理教练”、“某某机构特聘心理专家”(其实该机构是自己建立的)、“某某大学客座或讲座教授”(其实就是去做了一次讲座而已)、“某节日特邀嘉宾”(好的咨询师一般临床实务都很忙,很少上媒体参加一些节目)等等。一些信息是大众很难判断的,须求教一些有私人关系的专业人士。比如,某些国际组织是靠谱的而某些国际组织是非常不靠谱的,名字却很唬人,老百姓从名称上很难鉴别,就需要求教认识的内行,鉴别方法:通常能查到该组织官网,看会员准入标准、发展历史和组织构架成熟程度,如果会员准入标准有且高、发展历史长、组织构架成熟,说明靠谱程度大。

第二看专业基础是否扎实——接受的专业学位和专业课程训练。

本科最好是心理学或医学学位,但我最看重研究生期间的专业训练,尤其是否接受了比较全面的硕士专业课程,下面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2018年颁布的《中国心理学会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 (第二版)(以下简称“《注册标准》”,全部内容可关注“CPS临床心理注册系统”后查阅)中有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课程的必修内容:

3.6方案中应包括以下a到d类心理学基础课程。这是基于本科相应课程的进阶,其知识深度、广度和难度皆是本科心理学相应课程的递进,且至少8学分(1学分等于16个学时)。a.科学和专业的道德伦理准则(至少1学分);b.心理学进展(至少3学分);c.高阶心理学研究方法(至少2学分);d.心理病理学或精神病学相关课程(至少2学分)。

3.7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a到g类心理学实践类或实务类课程。这些课程基于本科相应课程,在知识深度、技能上皆是本科相应课程的递进。每类课程学分不少于下列规定。课程至少修18学分(1学分等于16个学时)。a.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务(至少2学分);b.心理评估与诊断的理论与实务(至少2学分);c.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会谈技巧(至少2学分);d.针对不同对象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类课程(至少4学分);e.不同形式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类课程(至少4学分);f.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实践现场或模拟现场(实验室)培训、实践练习(至少2学分);g.各类心理或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或方案的专题学习(包括东西方文化思想指导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和方法专题)(至少2学分)。

一般而言,最好是接受临床或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详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29448771)加起来不要少于12门(24学分、384学时)课程的学习,加上本科不少于10门(不低于20学分、不低于320学时))心理学课程学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统计学、初级心理测量、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中枢神经解剖),累计不少于22门课程(不低于700学时)的学习。

第三了解其临床经验的起步训练是否足够——督导下的临床实践小时数,注意是督导下的临床实践小时数。

可以参考《注册标准》的相关要求:

“在注册督导师督导下与寻求专业服务者直接接触的临床实践小时数至少250小时(包括研究生在读期间积累的实践小时数)。若督导师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则由注册工作组参考《标准》规定个别认定。”(7.4.2条款)

某些咨询师自称有“上万小时”临床实践小时数,但缺乏在督导下从事临床实践的小时数,这类情况的咨询师我绝不会推荐给亲朋好友,因为在督导监管下从事临床实践是一个合格咨询师必须经过的职业训练过程。这个圈子很小,有时候这位咨询师的长程个案的个体督导是谁大家都是知晓的。一般而言,如果某咨询师能在第一位资深督导的督导下完成一个长程或完整的个案咨询超过2年(意味着80小时左右的督导),在第二位资深督导的督导下完成一个案咨询超过1年(意味着接受了40小时左右的督导),这样的咨询师我会优先推荐给亲朋好友。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督导是不能被团体督导替代的,因为个体督导是长期对咨询师做个案的深度个体化的辅导。

第四看临床训练是否扎实到位——接受个体督导的小时数,注意是个体督导不是团体督导。

可以参考《注册标准》的相关要求:

“接受注册督导师规律、正式的个体督导至少80小时(含研究生在读期间接受的个体督导小时数)、集体案例督导至少120小时(其中申报者本人呈报的咨询或治疗案例在团体督导中被督导至少12小时,含研究生在读期间积累的团体督导小时数)。若督导师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则由注册工作组参考《标准》规定个别认定。”(7.4.3条款)

第五看“自我觉察能力”是否OK——接受被治疗(个人体验或培训分析)的时间。

《注册标准》对咨询师接受被治疗(个人体验或培训分析)的时间没有规定,因为决定是否“被治疗”是咨询师本人的人权的一部分,不可以强迫,因此大多数训练课程方案都不强迫咨询师受训的时候要做个人体验(精神分析训练除外,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一般要求受训者接受200小时培训分析后才可以开始接第一个督导下的个案)。

如果是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治疗取向的咨询师,我会看其是否接受了足够多的“培训分析”,一般而言,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要求成为其会员前最低不少于4年400小时的培训分析。

如果是其他学派,比如认知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或系统家庭治疗的咨询师,我个人的看法是至少有一些个人体验比没有要好。因为咨询师的“自我觉察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之一。

当然,即使达到了以上全部要求,也不一定成为优秀的咨询师,但是,如果上述前4项指标某一项严重缺乏,我绝不会推荐此咨询师给我的亲朋好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