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03月13日 心理教育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1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邵东县两市镇三完小    杨海云

  在一个班集体中,优等生是怒放的花朵,中等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后进生是叶,而教师就是要使花蕾早日开放,绿叶充满生机。根深、叶茂、花红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班级中的优等生,首先应该是学习上的优胜者,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行为上的表率者,大部分同学都有以这类学生为榜样,所以要树立全体同学公认的班级典型,使全班同学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要充分利用他们领头雁的作用,带领全班同学积级向上,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总之,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人们对他们往往是赞扬多,批评少。很多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后进生的身上,忽视了对优等生的教育, 甚至姑息他们的缺点,可谓“一好遮百丑”。然而,事实证明,忽视优等生的教育,比忽视后进生的教育危害更大。
优等生的表现及特点
  1、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对优等生一般是表扬多,批评少;看优点多,发现缺点少;迁就、姑息多,严格要求少;使用多,教育少。
  教师往往认为他们是“优等生”、“小干部”,而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采取原谅的态度,发现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想批评,不忍训斥,一般是采用“小问题放过,大问题带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对优等生的缺点、错误尽量回避。老师只看到他们校内的表现,忽视他们在校外,在家庭中的表现。有些优等生在校内、校外言行判若两人,回到家里,飞扬跋扈,不做任何家务。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事情都能容忍。
  2、优等生一般学习好,习惯于听赞扬、受奖励,老师、家长对其采取放任、放心态度,导致不客观的学生评价,会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的观念。
  通常表现为不喜欢参加集体劳动,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自命不凡。在集体中往往表现出争强好胜,倔强不服输等心态。如果不能正确对这些心态并加以调控,就会变得盲目自傲,处事简单粗暴,看不起其他同学,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即使对老师也会表现出傲慢无礼,品头论足。笔者曾对本校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7 O%以上的教师认为许多优等生平时和教师相遇,常表现出对视而过或低头视而不见。相反,极大多数一般学生在相遇时却能尊敬地叫一声“老师好”。毕业离校后,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3、优等生一般办事能力强,可以帮助老师去做许多事情,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
老师对他们过分的偏爱与信任,使优秀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比别人强的“优越感”。久而久之,他们只爱听赞扬的话,虚荣心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经不起批评;他们有的自作聪明、骄傲自大,瞧不起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又嫉妒比自己强的同学,大家都围着他转;他们有的甚至目空一切,不把师长放在眼里,不愿帮助同学,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甚至压低别人抬高自己;更有甚者,在班里横行霸道,欺负同学,只听班主任的话。长此下去,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符合他的心理,事事顾他的心,高估自己。否则他就接受不了,心理负重,造成心理疲劳,轻者郁闷不乐、自暴自弃,极端者就会发生本文开头的一幕,“一切都完了”的绝望心态。在学校里,许多荣誉总与他们相遇,同学的羡慕,在班级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致使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甚至有点飘飘然。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不能正确估价自己,有时会“打肿脸充胖子”盲目自信。这样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上就会产生片面性,特别是当外界评价超过自己的实际时,就会形成虚荣心理。而一旦老师或同学指出其不足或错误,又表现得非常敏感,不是虚心改正,而是固执已见。像一些报上登载的优等生未考上理想的学校而轻生的悲剧,很显然是优等生虚荣心在作崇的结果。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他的新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指出:“好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往往掩盖了其人格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并有可能变成一枚可怕的‘定时炸弹’。 ”为了促使优等生健康成长,我认为教师更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工作,矫正优等生的不良行为。
教育优等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对优等生的理想、人生观教育
 不管优等生能否升大学,但若干年后,他们将是各条战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品质表现和学习、工作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部分优等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缺乏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过多考虑个人得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加强对优等生的思想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来抓好对他们的培养工作。
(二)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向优等生提出前进的新目标
优等生上进心和自尊心强,富有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学习和工作能力较强。因此,我们不能以一般学生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地适时地向他们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使他们奋斗不止,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更上一层楼。如果按照一般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致使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对优等生要一分为二,做到长善救失
  优等生的积极因素,在他们身上固然占主导地位,但他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总是或多或少的隐藏着一些不易被人发现的消极因素。因此我们要事实就是的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对于他们的优点(学习成绩好)要充分的肯定,发扬他们的长处,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的在班集体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同学中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另外,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消极因素,对他们的缺点,哪怕是微小的缺点,也要设法帮助他们改正。因此,要对优等生一分为二,要引导他们多了解自己的不足,虚心地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做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严于律己,宽于责人”,培养他们善于正确评价自己的习惯,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自我矫正,以求不断提高自我。
(四)根据优等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优等生尽管在学习、品德特征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的东西,但我们应该看到,在他们当中,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才能都有各自的特点。要善于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而灵活的措施。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优等群体中的学生,老师、家长要避免受“光环效应”的影响。在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教育,使优等群体中的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均衡的“出类拔萃”者。加强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研究,针对优等生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良表现,不失时机地采用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使他们成为真正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德、智、体、美、劳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培养高分低能、有人格缺陷的人材不是我们的希望,尽管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我们可以培养“全人”,即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