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台湾高校注重曾经受过欺凌学生的心理辅导

2015年03月06日 心理保健 台湾高校注重曾经受过欺凌学生的心理辅导已关闭评论 阅读 98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据【台湾国立教育广播电台2015年1月6日讯息】根据国立台湾大学公卫学院学者调查指出,4成6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曾被霸凌,建议大学前曾被霸凌者列高关怀族群,并发展预防措施,教育部表示,目前已研拟「转衔辅导办法」,将建立学生辅导转衔机制,对于高关怀学生进行追踪辅导。

 高关怀学生转衔辅导,教育部研拟办法

    根据台大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黄俊豪及其指导学生陈昱颖的调查研究,在1千439位国内大学生中,有4成6(45.7%)过去曾在中小学被霸凌,以言语霸凌(33.9%)最多,其次是关系霸凌(23.4%)、肢体霸凌(11.7%)及网络霸凌(7.2%),这个数据与教育部每年针对国小高年及国中生进行不具名的生活问卷调查有差异,教育部调查是小五、小六生曾被殴打 (肢体霸凌)比率为1.62%、谣言中伤 (语言霸凌)比率0.89%。

    教育部学务特教司司长刘仲成表示,霸凌指的是长时间、持续对个人的心理、身体和言语恶意的攻击,如果是单一、偶发冲突不列入霸凌,台大学者调查霸凌经验偏高,可能是定义、问法、受访大学生当时的环境与现在有很大改变有关,对于学者建议大学前曾被霸凌者列高关怀对象,教育部在「学生辅导法」三读通过后,已研拟「转衔辅导办法」,未来遭霸凌的高关怀个案资料,会随着升学移转到国高中、大学,进行长期追踪辅导。

    刘仲成司长表示,在修改「国民教育法」后,学校已增加专业辅导人力,开学第一周也推动「友善校园周」,从100年到现在已有32万人次的中小学老师参加反霸凌研习,另外,也提醒学生如果被人霸凌一定要勇敢说出来,第一时间跟导师或家长反映,学校也有设投诉信箱,学生可利用教育部防制校园霸凌专区留言专区(https://csrc.edu.tw/bully/)或拨打0800-200-885教育部反霸凌专线寻求协助。

 相关资料:据【台湾《中华日报》17日讯息】校园霸凌经验,恐影响大学生的健康生活质量,且台湾青少年霸凌现象恐较欧美普遍!台大公卫学院昨天公布研究结果,发现霸凌有可能透过忧郁症,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逾4成5大学生过去曾遭霸凌

    校园霸凌一直是社会大众普遍关心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2010年主导之欧美跨国研究发现,中小学生数月内曾被霸凌比例约9%-13%,而台湾2011年的调查发现,国小4到6年级生2个月内曾被霸凌比例达16.1%。

    台大公卫学院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健康行为与社区科学组黄俊豪副教授与指导学生陈昱颖,以健康生活质量之观点切入,探讨不同求学时期的霸凌经验,可能对大学生造成的健康冲击,发现不同霸凌型态及角色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此研究成果荣登于本期《儿科医学期刊》。

    这项研究调查依据肢体、言语、关系及网络等4种霸凌型态,针对1,439名台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达45.7%的人,过去曾遭受任一型态的霸凌,其中非传统型态的网络霸凌比例最低,占7.2%,其次依序为肢体霸凌占11.7%、关系霸凌占23.4%及言语霸凌占33.9%。

    黄俊豪表示,分析发现,中小学时期及大学时期皆曾被言语或关系霸凌者,呈现较差的社会关系生活质量,不仅人际关系受影响,也获较少的社会支持,值得关注。

    不过,令人意外的,对于较新型态的网络霸凌,研究却发现正面影响,显示大学前曾被网络霸凌者,于大学时呈现出较佳的生理健康生活质量,而大学时受到网络霸凌者,则反映较佳的环境生活质量。

    黄俊豪推测,网络霸凌经验可能改变其生活型态,造成潜在影响,使其远离网络,增加户外活动的参与及与周遭环境的互动,最后表现出较佳的生理健康与环境生活质量,未来仍需进行更多相关研究,以进一步确认并了解其影响机转。

   研究虽未发现霸凌受害经验对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却发现霸凌有可能透过忧郁症,间接表现出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且先前霸凌受害经验的潜在影响,可能会在二度伤害后产生加乘作用,进而诱发其对健康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将大学前曾被霸凌者,视为高关怀族群,发展预防措施。

    有鉴于霸凌的长期影响,黄俊豪认为,应审慎面对霸凌问题,并及早采取行动以避免其进一步伤害。家长与教育工作者不应将霸凌视为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生命经验而掉以轻心,或认为孩子长大后即不再受影响,相反地,时间未必可以冲淡一切,霸凌仍可能在日后产生负面健康效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