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过度相信乐观作用的"陷阱"

2016年02月13日 心质培养 过度相信乐观作用的"陷阱"已关闭评论 阅读 99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姚振东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少点烦恼,多点开心!谢谢您的收藏)
       人们一直对乐观主义的作用深信不疑,在网络上也随处可见“乐观是成功之源”、“只要乐观,就能成功”等类似成功学观点的心灵鸡汤。然而,是否过分高估了“乐观即可带来成功”这一信念的作用?一项来自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Utah)和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California)的最新研究发现:
       1.人们喜欢乐观主义可能是因为相信它会提高我们的成就。
       2.实际上,我们可能过分高估了乐观能带来成功的作用。
 
        一、人们为何如此推崇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为何备受推崇?许多心理学研究者试图对此做出解释;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些研究也验证了乐观的好处。比如,通过积极思考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提高幸福感和健康水平等;另有研究者发现乐观主义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趋近取向(Approach orientation),使得人们更努力地向目标靠拢,而不是选择回避,因此也更有可能成功;还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原因,或许在于人们相信乐观主义可以提高个体的表现,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成功——这也就是乐观提升表现假设(Optimism-performance hypothesis)。
        为验证人们相信该假设是人们推崇乐观主义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通过网络(M-Turk上)招募了305名被试。实验分两步进行:
       首先:被试会随机读到一个关于决策的故事(共有四个故事,举其中一个为例:简[Jane]获得了一笔遗产,同时,她拥有该生意的主导权,可以自行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制定公司决策等;她想将这笔钱投资做生意,如果成功,会获得巨额收益,而一旦失败,则将完全失去这笔钱。另外三个故事类似,皆为包含风险的决策,如主人公是否接受心脏手术、申请奖学金、举办聚会)。
      接着:告诉被试——故事中主人公简(Jane)投资该生意的实际成功率为70%,但是简自己并不知道。分别让被试猜测——当简认为她的成功率为85%、70%、55%时,他们认为简最后成功的机率。
      其中,85%对应简(Jane)为乐观的信念,70%对应准确,55%对应悲观。通过比较不同乐观水平下,被试认为简成功的不同可能性,来验证研究者的假设——人们是否认为乐观的信念会带来成功。
      结果显示:故事中人物的乐观情况主效应显著(p<.001),即相比悲观(M=60.34%)和准确组,当被试得知故事中的主人公拥有乐观信念时,会认为其更可能成功(M=73.39%)。
      该实验说明:人们相信“乐观主义信念会促进人们成功”的观点,也验证了乐观提升表现假设(Optimism-performancehypothesis)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二、乐观信念的作用被高估了吗?
      前述实验验证了“人们相信乐观主义会提升我们的表现,让我们更成功”这一信念的存在,也是人们推崇乐观主义的原因。可这一信念的真实作用如何呢?我们对乐观主义的作用是否存在盲目崇拜呢?另外,有研究者发现,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人们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也即自我能力感)会影响人们在完成任务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度,但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任务表现。而乐观主义和自我效能之间密切相关,乐观主义信念的作用会不会也和自我效能的作用类似呢?研究者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研究者在网络上招募了150名被试,分为参与组(即真实参与实验任务)和观察组(了解参与组情况,并进行预测)两组。
      参与组被试共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研究人员发放给参与组被试5张人物照片,让被试猜测照片中人物的年龄。填写完毕后,研究人员随机将被试分配为高/低乐观两组(和他们猜年龄的表现无关);研究人员告诉高乐观组被试,根据刚才的测试,我们认为您在真实测试中的正确率为70%,而低乐观组则被告知正确率为30%。第二步,告诉被试正式任务开始,给被试10张人物照片让其猜测年龄。通过比较高、低乐观组被试的答题正确率来验证乐观信念的作用。
      对于观察组的被试,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参与组情况,并让他们推测参与组被试在正式任务中的正确率。
      结果显示:参与组中(Experienced),高、低乐观信念并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任务表现(M高乐观=42.3% vs. M低乐观=39.4%,p=.231),即高乐观组的实际表现并没有比低乐观组更好;而观察组(Predicted)中,人们却普遍推测高乐观组的任务表现会更好(M高乐观=60.7% vs. M低乐观=46.5%,p<.001)。该结论说明了:乐观主义的信念并不会直接提升人们的实际任务表现,反而是人们高估了它的作用。
       
      三、做一个客观的乐观主义者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得出“乐观对人们的表现并没有促进作用”这样的结论?但这显然不完全是研究者的意图。
      作为积极心理学一直倡导的乐观主义,已有大量的研究佐证“乐观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幸福感,促进成功”,而该研究却证实了:乐观主义信念并不是我们实现成功的决定因素。研究者一方面验证了自己的疑问,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盲目崇拜乐观作用信念”的偏见和误差,反而可能导致我们忽略现实,减少风险防范,成为阻碍我们成功路上的“陷阱”。
      因此,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研究的启示,那就是:
      研究总括:想要实现成功,仅仅依靠“仰望星空,微笑乐观”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地提升自身实力,并不懈地向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Tenney E R, Logg J M, Moore D A. (Too) optimistic about optimism: The belief that optimism improves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5, 108(3): 377.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