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超”儿童非智力因素水平,全面提升儿童素质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湖南祁东鼎兴大教育 李跃进 祁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周迪云
中国全民健心网推荐
“A超”(医学术语:以A型波来显示组织特征的方法,可用来鉴别组织的物理特性。而人的“心态”外显在人的言形举止等诸方面也有对应的“现象”,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在第一时间里“超”定学生的“真实心态”以适时引导,是为“A超”)
一、问题的提出
不少人认为,聪明的儿童,学习成绩就好,愚笨的儿童,学习成绩就差,这有一定的道理,但绝对是不全面的。
有的儿童,学习成绩差,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体力差或其他原因,而是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爱好、对成功缺乏自信、对小事斤斤计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将自己看成是社会和他人所不能接受的人。
多年来,富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与他在学习中的成绩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那些对自己的能力和其它各方面的状况都满意的儿童,往往是学业上很成功的儿童。相反,那些以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儿童,常常就是得不到好分数的儿童。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智力因素欠佳的儿童,他们的学业成绩很少会在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以上,他们中的不少人默默地经受着学习中屡屡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有的还被迫辍学。丁是,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吁:儿童在学习中成功还是失败,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同样重要。
二、儿童非智力因素内容及结构分析
一般说来,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心情、对活动的热情;
3、对挫折的忍耐性与意志力;
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5、自信心与好胜心;
6、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7、适度的焦虑。
儿童非智力因素结构分析: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儿童的理想、目标和抱负: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形成于“书香门第”的优越环境。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形成于“青梅竹马”的团队中。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你要走多远?看你与谁同行”说的就是这个层次。
第三层次,指儿童的自制力、忍耐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形成于“自我修练”的过程中。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作用十分明显。
我们从儿童的行为表现中也可以看出儿童的许多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考试作弊一一是为了得更高的分,让爸妈高兴一一爱慕“虚荣”的心理萌芽。
故意伤人——老师,您别看不起我,我也会让您难堪的——‘老大”意识的潜在增长。
数学只得了2分——比我在幼儿园分数还低,让爸妈知道这儿的老师不会教,我就可以转校了——“迁怒”思想慢慢形成。
课堂大喊大叫——别忽视我的存在,我会大喊大叫,让你们也听不成课——“一损俱损”的“恶搞”心态与日俱增。
不交作业——交上来的没有一次是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我再交又有什么用?——“为什么老跟我过不去?”的“敌对”心理逐渐形成。
随地大小便——你们不敢我就敢。我爱干啥就干啥,没人能奈我何,我今天又“赢”了——“勇敢”的心态初见端倪。
我们到草地上去玩吧——这个老师不会管我们的——“琢磨人”的心态逐渐形成。
把你的东西给我或把他的东西拿过来——不费力也可以“得”到许多东西——“非份占有”的心理慢慢形成。
以上表现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肯定是经过了时日的磨砺的,谁能早日发现并正确引导,其结果肯定是令人乐观的。
三、检测方案的形成
寻找一套测试儿童非智力因素水平的可操作性方法变得十分必要。事实证明:只有被儿童接受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要儿童接受成人教育,成人就必须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儿童、懂得儿童。只有“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体验中,不断摸索经验,认真吸取教训。提出了“A超”(医学术语:以A型波来显示组织特征的方法,可用来鉴别组织的物理特性。而人的“心态”外显在人的言形举止等诸方面也有对应的“现象”,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在第一时间里“超”定学生的“真实心态”以适时引导,是为“A超”)儿童非智力因素水平方案。经检测,对全面提升儿童智力有独到好处。本文所介绍的测试蓝本是“儿童自我觉察能力的社会接受图片量表”,它是美国丹佛大学的苏珊·哈特和罗宾·派克于20世纪后期编制的。全量表共分四个分量表,分别测定儿童的认知能力、身体能力、与同伴相处、与母亲(老师)相处的状况。每个分量表由六项试题组成,全量表共由24项试题组成。根据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原量表作了大量的修改。特别是检测方法改进最大——可以面对面测试,也可以观察行为测试(最准)。这套量表适应九年级义务教育1-3年级学生。
测试的规则
测验员由家长或教师担任。
测试对象:小学1-3年级学生。
测试场地:安静场所,测试者与被测对象同坐一侧,或测验者细心观察儿童活动得出结果。
测试工具:条形方桌一张,玩具肖象儿童若干个,造景沙盘一座,测试题24项。
测试题(见附件)
四、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结果:以上测试题经面试或观察得出结果。其分值由儿童指证(定)——自评和妈妈(老师)观察定位——他评,每小题4个答案,其分值分别为1、2、3、4,将检测结果填入下表,就会计算出各项总分:
“A超”儿童非智力因素水平结果报告单
认知能力 | 被同伴接受 | 身体能力 | 被妈妈(老师)接受 | ||||||||||||||||
项 | 1 | 2 | 3 | 4 | 项 | 1 | 2 | 3 | 4 | 项 | 1 | 2 | 3 | 4 | 项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
9 | 10 | 11 | 12 |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
21 | 22 | 23 | 24 | ||||||||||||||||
总分 | 总分 | 总分 | 总分 |
2、分析:各分量表测得的分数或与下面的参照表进行对照比较:
分数范围 | 各 分 量 表 | |||
认知能力 | 被同伴接受 | 身体能力 | 被妈妈(老师)接受 | |
6~8 9~12 13~18 19~22 23~24 |
很 低 较 低 一 般 较 高 很 高 |
很 低 较 低 一 般 较 高 很 高 |
很 低 较 低 一 般 较 高 很 高 |
很 低 较 低 一 般 较 高 很 高 |
3、简评:
儿童主要非智力因素水平与客观实际相符状况
以上测出的分数是建立在儿童主观判定的基础上的,因此是属于自我评分分数。为了对儿童自我意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进行比较,还需要有一个他人评分分数。这个分数应当请熟悉孩子的家长或老师
来打。其结果算作他人评分。
有了以上两套分数,我们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儿童实施评价:
(1) 儿童自我评分分数和他人评分分数相差不满3分,说明儿童自我评价基本符合客观情况,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评价自己。
不同自我评价情况的儿童行为或个性特征
行为或个性特征 | 具有不同自我评价的儿童的可能表现形式 | ||
相符的 | 过高的 | 过低的 | |
对自己的态度: 1.自信 2.安全感 3.对困难的态度 4.对成功或失败的反应 人际关系: 1.合作性 2.友善程度 3.关于交往程度 行为特征: 6.责任感 |
适当的自信 适当的安全感 估计到困难 有适度的反应 能帮助别人,与人一起合作 善于交往,谦虚 适当的自制 |
自信心过高 常不顾安危 很少考虑困难 只注意成功 有时能合作,有时不能 待人友善,但对人有时不公正 缺乏自制力 缺少责任性 |
自信心过低 具有不安全感 把困难估计过大 对失败十分敏感 不能与人合作 对人多疑,缺乏友善态度,不善于交往,过分谦虚 过分自制 缺少责任性 |
(2)自我评分分数比他人评分分数高3分以上,儿童自我评价尚好,但有些过高地估价自己。
(3)自我评分分数比他人评分分数低3分以上,儿童自我评价较差,过低地估计自己。
一般地说,两个分数越接近越好,相差3分以内(含3分)可认为符合情况较好。相差6分以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应针对儿童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采取相应教育措施。
五、实例
一个体残(左足偏瘫)儿童的测试
****今年6月,出生后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致左足跛残。该儿童的父母为下岗工人,在外打工,经济不富裕,较少进行家庭启蒙教育,营养较差,体质较弱。进入幼儿园后,老师觉得他接受能力较差,胆小孤僻,但听话懂事。在受到个别小朋友戏弄时,也会激烈地反抗。
下面是测试结果:
姓名:******出生年月:*年*月 性别:男
测试者:**** 测试日期:*年*月
序号 | 测试项目 | 认知能力 | 被同伴接受 | 身体能力 | 被妈妈接受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叠课桌 小朋友一起玩 荡秋千 妈妈(老师)微笑 红 星 玩玩具 登高上树 到爱去的地方去 看 书 做游戏 系鞋带 煮东西吃 算算术 教室外面玩 蹦跳 听故事 讲故事 被人约了去玩 跑 步 妈妈(老师)一起玩 画 图 坐在身旁 跳 绳 妈妈(老师)讲话 |
1.1
5.2 9.3 13.2 17.2 21.2 |
2.3 6.2 10.3 14.2 18.2 22.2 |
3.1 7.1 11.4 15.1 19.1 23.1 |
4.4 8.3 12.4 16.3 20.3 24.4 |
总分 | 12 | 14 | 9 | 21 |
测试过程评议:整个测试过程自然、和谐。反映出该儿童自认为体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认知能力也较差,与同伴相处情况一般,被母亲接受情况很好,显示该儿童对母亲有较强的依赖感。
在独立的情况下,又请幼儿园老师对他打了他人评分分数,结果是:
认知能力 被同伴接受 身体能力 被妈妈接受
14 51 12 22
对照测评结果,可见该儿童对自己“身体能力”的估计较低,对“被妈妈接受”的估价较高,其他两项的的估价一般。
从自我评分分数与他人评分分数相比,自我评分分数不同程度地低于他人评分分数,被同伴接受及被妈妈接受两项各低1分,认知能力低2分,身体能力低3分。显示这个孩子的相对自我评价也偏低。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今后在教育上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加强自信心培养,克服自卑感。
如在认知能力方面,虽然该儿童得分不高,但只要增强信心,通过培养坚韧、刻苦学习精神,在学业上也完全可以达到平均水平。再如身体能力方面,虽然受到生理缺陷的限制,但增强了自信心,通过改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也完全有可能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
2、要注意克服对母亲的依赖性,培养独立能力。
该儿童在被妈妈接受一项得分极高,这当然很好,但要注意防止依赖母亲的倾向。测试中反映出孩子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因此培养独立性对儿童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3、要注意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这个孩子与同伴能够很好地相处,但由于胆小拘谨,缺乏主动性,与同伴还缺乏十分有效的合作,今后也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培养。
六、培养优化儿童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一)从两个事例看成人对儿童的评价的重要性
1、罗伸塔尔期望试验;
1960年,美国某大学的罗伸塔尔博士,在加洲一所学校作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时,罗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学生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象平时一样,不要让孩子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面。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非是特意选出的最优秀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
老师们也没有想到会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特意挑选出来的全校最优秀老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还是罗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老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当然是好的。
这说明在做任何事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防告诉自己,你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
2、一只老鼠改变了亨利的命运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校园里。亨利是一个并不出众的学生,假如没有那一只老鼠,他的学习成绩也许永远只是平平而已。然而,这只老鼠改变了他的一切,使他终于成了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一只老鼠窜进了考试中心的办公室,很偶然地揿动了计算机键盘上的按钮,这样,储存在计算机内的考试分数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亨利各门考试的成绩都获得了满分,这个消息在校园内外不胫而走。
教师们开始反思了,他们不得不对这个曾被他们“低估”的学生进行了重新评价;他们为没有发现这样一位富有才华的学生而懊悔不已。学校主管开始为一名前程无量的培养对象重新设计,同学们也纷纷向他投来了钦崇的目光。
一个完善崭新的世界向亨利敞开了它的胸怀,他开始以一个比同辈人“技高一筹”者的身份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价十分良好。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自信过,他比以前更勤奋、更刻苦,并果真获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近乎离奇,但却说明了有关自我意识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原理。那就是:一个人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往往是周围的人如何评价他的结果;一个人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也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成人,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儿童评价的正确性,会直接影响儿童自我评价的正确性。儿童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全面接受成人的意见。可以说,成人的评价是儿童非智力因素优化发展和形成的第一位影响因素。
(二)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因时施教。
科学研究表明:
①2岁半左右是幼儿技术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②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自我约束,建立规范意识的关键期。
③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注意力发展的关键。
④3-4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⑤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发的关键期。
⑥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对知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
⑦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掌握数的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⑧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开始萌芽的关键期,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亦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⑨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创造性观察力开始成熟,亦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结构建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⑩7岁左右是幼儿多路思维、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118岁左右是幼儿自学能力、自控力开始成熟,阅读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亦是幼儿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萌芽的关键期。
12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关键期。
1310-16岁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平台期、高潮期和稳定期。
1415岁是少年人群的高危年龄,这群人进入青春期的高潮期,突出表现为:心中苦闷没处说、亲子关系紧张、渴望独立被压抑。
(三)承认并重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1、仔细观察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教育孩子成为具备完善的自我意识的个性健全的人,就应采用符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
应当仔细地观察和认识一下你的孩子,对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性格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行动是果断的还是犹豫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待人热情的还是冷漠的?请记住,这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前提。
2、用孩子的眼光评价孩子。
孩子在水池边玩水,用空罐舀水往瓶里灌,又把水倒出,弄得衣服和鞋子全湿透,但却仍然是全神贯注的。在地上摸爬滚打,浑身脏兮兮的,抓了一只昆虫在手心里爱不释手……在成人眼里,这简直是胡闹,但对于儿童,这就是真正的学习。在这种很简单的游戏中,儿童能学到很多东西。
孩子画图,会把一张纸画得满满的,图中的小狗比人大,蝴蝶比飞机高,人穿的衣服是透明的……在成人眼里,儿童的画幼稚得可笑。然而选是真正的儿童艺术,画中表达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还有玩布娃娃、搭积木、玩汽车等,边玩边与玩具说话,也反映了儿童特有的心理。成人不应当以自己的眼光,粗暴干涉或指责孩子的活动,不公平地贬低孩子。过低评价孩子会对孩子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常会引起孩产的怀疑、争辩或拒绝继续工作,甚至还会使孩子完全接受成人的过低评价,形成悲观、压抑心理和过低的自我评价。因此,对儿童的行为评价只能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才是唯一公正的。
3、表扬和奖励要恰如其分。对孩子的表扬或奖励应合手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使孩子感到愉快,但又不产生骄傲。滥用奖励,有害无益。
(四)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不可忽视
儿童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也能为自我评价提供重要信息。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交流知识和情感,相互评价,相互比较,这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1.让孩子在交往中认识自己
孩子要成为社会生活中大家都能接受的一员,必须学会社会适应的备种能力。这对于独生于女尤为重要。这种能力主要通过与各种孩子,尤其是同龄孩子交往的经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例如,在游戏中,如果一个孩子不顾游戏的规则,只想自己赢,蛮不讲理,就会遭到同伴的指责和排斥,从而迫使他必须遵守规则。交往中,他会逐渐懂得别人也有自己的权利,必须尊重别人,承担自己的责任。
2.使孩子器量大一点
教师要配合家长,让孩子尽可能培养器量大的孩子。因为,慷慨大方的孩子在与别的孩子的相处中往往得到尊重与别人的合作也会较好。相反,吝啬小气的孩子常被别人看不起,较难建立友谊。器量狭小,对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和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孩子的慷慨大方或吝啬小气与父母平时的行为举止有密切关系。应该说,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不是光靠简单的语言教育所能奏效的。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学得器量大一点。
3.认识男女之别,培养健全的性意识
孩子的性意识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约3岁开始,幼儿懂得男女之间的差别。以后就应当培养孩子逐渐向同性别者的行为认同。有的家庭为了安慰渴望能得到男孩或女孩的愿望,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把男孩打扮成女孩,这对于发展和形成健全的性意识非常有害。教师在这个方面要起主导作用,耐心引导孩子识别性别角色。
4.不必介意孩子的吵架
孩子的吵架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通过吵架,常会引起孩子自我反省,重新评价自己,并在行为上作一些调整。
教师或父母在孩子吵架中偏袒自己的学生或子女,甚至介入儿童的争吵,升级为老师或家长的争吵,对儿童成长将是十分有害的。只要孩子的吵架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就不必介意。事实上。吵架的孩子往往几分钟以后就会重归于好。
5、重视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的异常心态
初次接触小学新环境,有的孩子十分紧张、不习惯,但他需要与同伴交往,怕同伴不接纳,就不惜采用自伤等异常的行为方式博取别人欢心,比如,他会让别的孩子往他身上扔石块,让别人打他,为的是讨好别的孩子,使大家能同他一起玩。但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们只将他作为笑料和作弄对象。他得不到友谊和同情,得到的只是自尊心的丧失。
对于儿童交往中的异常心态,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矫正,否则会极大地损害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
(五) 儿童自身的经验也是重要一环
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自己经验,是形成儿童自我认识和获得能力的重要方面。
1、充分利用荣誉墙,多给予成功的机会
经常获得成功的孩子,具有自信、勒奋、乐釉等积极特征,这些特征又能促使孩子在今后活动中再接再励,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不可能永远成功,也会有失败。孩子过多地经受失败,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使孩子一蹶不振。事实上只要进步一点点,就要在孩子的荣誉墙上“贴花”表扬,使他们时不时地拥有“成就感”。
2、对孩于的失败不要加以责备
遇到失败,暂时的懊恼总是难免的,也是必要的,否则也不正常。关键是家长和教师对孩于的失败不要横加指责,而应在孩子不良的情绪过后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可能转败为胜的关键。这样,如果做得好,失败反而可以成为孩子锻炼意志,增强自信心的动力。
3、保护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堡垒”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长处,都有被自己或别人较高评价的方面,这些方面是儿童心目中最重要的“堡垒”,孩子的自我信念主要就是建立在这些“堡垒”基础之上的。如果这些方面一再受挫,就会从根本上动摇他的全部信念。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注意摸清孩子这最重要最敏感的方面,在实践活动,设法避免孩子在这方面受到挫败。一旦发生失败应及时加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