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后疫情时代的老年人心理关怀

2020年08月07日 心质培养 后疫情时代的老年人心理关怀已关闭评论 阅读 1,778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张童敏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跳不了的广场舞,去不了的医院,要扫健康码的超市和菜市场……新冠疫情对老年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塑造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老年人如何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7月17日,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后疫情期老年心理健康促进”专题研讨会,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疫情之下,由于社交受限与认知有限,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感到了压力。比如,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讲,疫情对他们而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隔离,或者是叫社交隔离。正常情况下,公园、广场、茶馆等地是老年人的社交场所,由于疫情,老年人很少出门,这必然导致老年人出现孤独、苦闷和空虚等情绪。再如,老年人对电子产品使用的不顺畅,不能够马上去拓展自己交流的空间,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焦虑、孤独等情绪。

    对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王大华认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弹性,这是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环境给予老年人很好的帮助和支撑。像家庭支持和社会良好的支持,这些都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重要的保护因素。

    所谓心理弹性,是指我们在经历过挫折、创伤、威胁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经历这些之后能够让个体保持或者很快恢复正常生活节奏的心理机能。而加强心理弹性需要解锁两方面的技能,一个是和过去和解,另外一个是参与当下。积极老龄化需要保持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包括自身日常、家庭生活、延展兴趣以及学习新技能等。

    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讲,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技术隔离,老年人在新冠疫情之下会失去或者弱化很多的社会支持,包括朋友等等。这种情况下,来自家庭的支持就至关重要了。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韩布新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感觉到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比年轻人要高,而家庭支持可以显著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症状。

    过去,由于城镇化以及独生子女化的趋势,老年人的代际话语权转到年轻一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是出现了无价值感,感觉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而疫情之下,韩布新发现,物理隔离对老年人并没太大问题。相反,老年人在家庭的掌控作用,在居家隔离的情景下反而有了一个恢复。因为疫情正好是在春节期间,家庭的联结反而得到加强。

    此次疫情也暴露了我国老年人群体心理干预机制的薄弱性,疫情之后,我们急需建立这种干预机制。有鉴于此,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张晓华提议,不妨把疫情后的老年心理干预机制与已经建立的医养结合模式融合在一起,实现互通互补,形成持续性的健康照护,尤其是心理健康的照护。

    目前,中国的医养结合机制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如果要将两者融合在一起,那么,心理干预也需要通过社区进行与跟进。社区就像是一个消息树,通过社区,一些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治疗、及时跟进,这样就补充了基层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当中的不足。

    如此,无论是心理救援还是躯体救治,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天长地久的保护。

(文章来源于:老年文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