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及时止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2021年09月07日 心理保健 及时止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已关闭评论 阅读 1,57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欧韶艳)

前段时间出差,途经一段古城墙,闲来无事,便决定上去看看。

买了票,兴致勃勃地上去后,才发生城墙上面的光景和我想象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那一刻,我虽然觉得实在没什么继续观光的必要,但又觉得花钱买了门票,既来之则安之吧。

可在继续观光的过程中,我不仅没有看风景的心情,而且还有着完成任务的局促,这让我感觉很不爽。

那一刻,我哑然失笑,何必呢?就为了这几十块钱的门票,我一定要浪费时间去走完这段路吗?

细想想,我不过是觉得,我已经付出了金钱和时间,如果现在停下来太浪费了。

却忽视了,如果为了无意义的事继续消耗我的时间,才是更大的浪费。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沉没成本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问题:“人为什么难以放弃沉没成本?”

图片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里的一个词,是指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

因为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而造成的“不甘心”,让人们深陷“沉没成本”的黑洞无法自拔。

这也是影响我们做决定的一个因素,比如我在城墙上想要下来时,就会想到门票这个“沉没成本”。

被“沉没成本”所禁锢的人,往往会逼迫自己“把事情做完”:

看完不喜欢的电影;吃完不爱吃的食物;穿上不合体的衣服.....

甚至在面对事业、感情、孩子的时候,也很难脱离“沉没成本”去思考。

这样的坚持,看上去是获得,其实是一种损耗。

只有跳出“沉没成本”的怪圈,才能在选择面前做出理智的决定。

01

  • 放下沉没成本,不在错误的职场路坚持。

前同事小张曾对我诉苦:自己在一个岗位已工作六年了,因毫无建树,想要辞职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但一想到自己已经坚持这么多年,在这个岗位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感情,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走了,实在是不甘心。

于是选择继续耗着。

小张的心态不是个例,在工作中,因为之前付出的“沉没成本”畏手畏脚,是大多数职场人避不开的痛。

明知道这个岗位并不适合自己,也想要继续下去,企图挽回已经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已经坚持这么久了,万一明年就成功了呢?

然而,只有放下对“沉没成本”的坚守,我们才能在选择时做出理性地放弃。

因《少年包青天》中的公孙策一角被大众熟知的任泉,便是这样一个理性的人。

任泉从戏剧学院毕业后,陆陆续续也演过一些走红的影视剧,但和自己的同学相比,演员之路上取得的成绩便不是那么耀眼了。

本身也觉得做演员太“被动”的任泉,没有因为自己在演绎事业中付出的“沉没成本”而摇摆不定,果断把重心放在了商业上。

先是把餐馆开成了连锁店,再和李冰冰、黄晓明合伙成立火锅店,后又成立StarVC。

图片

直到2016年,任泉在微博发出消息,宣布自己息影:

“这件事,我思考过一阵子了,然后,我做了一个决定,不演戏了。”

就这样,任泉在影视产业最蓬勃的时期,放下已经奠定的事业基础和付出过的努力,彻底转行为一个投资人。

他放下“沉没成本”,成就了现如今不菲的身价,成了大家眼里的“传奇人物”。

其实放弃比坚持更难,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曾提出这样一个理论:

我们一旦对某项目的大量任务进行了支出,那么任务的重要性就会被重新高估。

正因为此,有一大部分职场人,耗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想要不被“沉没成本”拖垮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尝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问自己:

“如果没有曾经的那些付出,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在选择面前,不要担心放弃会让你损失“成本”,那些不可收回的精力、时间,乃至金钱,不应该是让我们投入更多的理由。

02

  • 抛开沉没成本,不在不好的感情中消耗。

“已经在一起七年了,现在分手岂不是白费了?”

“虽然我们不合适,但我把最好的青春给了他。”

在一段不幸福的感情中,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因为我们对损失更敏感,所以总是会太在意“沉没成本”,宁可在一段让自己不快乐的感情中,选择将就。

但这会让“沉没成本”不断叠加,让我们越发不能轻易放弃。

其实,面对感情中的付出,我们可以学一学“孟敏堕甑”的态度:

后汉时期,有一个叫孟敏的人。

有一天,他不小心摔碎了一口瓦锅,看着成为碎片的锅,他“不顾而去”。

一旁的人看到孟敏的态度觉得很奇怪,便去请教孟敏,孟敏说:“锅已经破了,后悔有什么用?”

这破了的锅便如同“沉没成本”,已经失去了,对着它再叹会气,懊恼半天,岂不是又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感情?

民国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作家苏青便是一个在感情中,勇于抛开“沉没成本”的人。

苏青的丈夫李钦是一个自私又好面子的人:

在战乱时期,他会抛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独自逃难;

在家中无米,妻子要生活费的时候,他会甩给妻子一巴掌,让妻子去赚。

妻子要读书学习,练习写作,准备赚稿费时,他又觉得很没有面子,因为“有志气的男人,没有一个愿意让太太爬在自己的头上显本领。”

图片

就这样,苏青渐渐明白了,李钦并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

哪怕已结婚十年,哪怕女子离婚在当时会遭受歧视,她毅然决然,抛开曾经付出的那些“沉没成本”,先分居,后协议离婚。

离婚后的她专注事业,跻身才女之列,成为上海文坛赫赫有名的人物,让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面对一段不好的感情,不妨试着做减法:

减去因“沉没成本”出现的渴望,留下心中真正想要的未来。

与其痛苦消耗,不如及时转身;跳出“沉没成本”带来的不甘心,重遇幸福。

03

  • 撇开沉没成本,不扼杀孩子的万种可能。

朋友李霖的女儿一直都在学钢琴,李霖为了女儿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投入了很多金钱和精力。

但最近,却被一专业人士告知,孩子在钢琴的弹奏上并没有太大天赋,如果一直走这条路会很辛苦。

听了这话,李霖迷茫了:

坚持吗?但才上小学的女儿还有机会去尝试自己更擅长的事物;

放弃吗?可是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就这样放弃,实在可惜。

在孩子的事情上犹豫不决,是绝大多数父母的通病,生怕自己的一个错误选择,耽误孩子的一生。

但让“沉没成本”成为影响决定的因素,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过去的已经沉没掉了,未来的才是有价值的。

与其在意“沉没成本”,不如计算“机会成本”。

比尔盖茨曾就读哈佛大学的法律系,但热爱计算机的他总是想要退学去开创计算机事业。

当他对自己的父亲提出这个想法时,比尔盖茨的父亲先是反对的,后来,经过理性思考,最终同意了比尔盖茨的决定:

放弃哈佛大学的锦绣学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业中去。

图片

选择“继续在哈佛大学深造”还是“从哈佛大学退学创办微软”,其实就是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较量。

对比比尔盖茨的天赋和计算机带来的机遇,比尔盖茨的父亲没有被“沉没成本”所左右,做出了支持比尔盖茨的决定,也为比尔盖茨抢占了成功的机会。

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家长,往往会撇开“沉没成本”,理性对待之前的付出,和孩子一起做出理性的抉择。

04

有人会因为在意“沉没成本”而选择固步自封,有人会为了挽回“沉没成本”,盲目投入更大的“成本”,这其实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为“沉没成本”这种已经损失了的“成本”追加“成本”,注定得不偿失。

与其盲目坚持,不如给自己的“沉没成本”设置一个界限,一旦过界,立刻掉头。

不管这“沉没成本”是在职场中消耗的心血,还是和他人走过的一段感情,抑或是和孩子的双重付出,及时止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如《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一书中说:

“与一些陷入沉没成本束缚的人相比,那些能够彻底忘记沉没成本、挣脱沉没成本束缚的人将会做出对自己更有益的选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