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对策:大家谈

2022年09月23日 健心新闻 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对策:大家谈已关闭评论 阅读 71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近日,共青团中央以“线下+线上”的形式组织召开“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协商座谈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社部、卫健委有关同志,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各地共青团权益工作部门、12355青少年服务台负责人以及“模拟政协活动”青少年代表等70余人参加。

会上,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团北京市委分别介绍了团中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有关情况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服务体系与服务平台、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

下面就是部分与会人员提出的建议:

01

吴玉莲

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教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增大,呈现出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心理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趋势,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是制约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一个短板,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建议:

一是建立“家校社医政”五维联动工作体系;

二是充分利用社区的组织体系及资源,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构成社区心理健康体系;

三是开办家长学校,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讲座;

四是各省市县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设心理健康门诊,开展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常见的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普及宣传,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辅导;

五是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02 

黄花春

全国人大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

我在一线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3年,切身感受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涌现,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层面,压力都越来越大。

建议:一是卫健部门把幼儿心理健康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早期筛查,让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二是卫健系统与教育系统开展合作,卫健部门联合学校成立“医教融合”的体系建设,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工作,让孩子有个地方既能学习又能治疗;

三是国家加大人力方面支持,提高心理专科医生待遇,加强心理专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教育部门会同卫健部门研究制定国家统一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学指导意见,加强对基层的专业指导;

五是加强心理教育的宣传科普,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要用好融合媒体,深入更多社区乡镇,采取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老百姓接受。

03

陈科含

全国人大代表

昊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我来自企业,长期从事工会工作。

合格的职工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素质、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研发现,青年职工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工作压力和情绪困扰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关注;接受专业心理障碍治疗的职工人数仅占少数;社会心理服务场所建设也比较滞后。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分层次进行。

建议:

一方面,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结合群众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以心理健康服务结合维权维稳、技能提升等,形成有特色、有亮点、有引领作用的新型群团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服务当中要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以政府投入带动、公益群团辅助、社会资本跟进的方式,形成人财物要素聚合的心理健康服务支撑。

04

刘玉村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

经过多年观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是成年人心理不健康传递的效应,要阻断不健康心理传递的链条,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缺一不可。

越小的孩子,家长责任越大,家庭温度和爱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家庭总要有一个人扮演着让孩子依赖、让孩子能说话的角色;

学校要创造“人人向上、人心向善”的政治生态、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立师德,树学人”,保证青年学子的心理健康;

青年人进入社会,要让他们感受到正义和公平,在此,家庭也要发挥好心灵港湾作用,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05

敖虎山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生

从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到北京市医院就诊量来看,现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要分析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

一方面,现阶段很多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带孩子的结果大多数是宠、娇,进入社会以后有巨大的心理反差;另一方面,现行高考制度下,填鸭式教育比较普遍,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创新力差、心理问题重,家长也很焦虑。

给青少年减负最关键的,是解决心理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责任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挫折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06

俞敏洪

全国政协委员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当前,受学业竞争、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生活方式问题等影响,青少年抑郁现象屡见不鲜。

青少年的焦虑或抑郁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也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寻找整体解决方案。

建议:

一是国家层面建立多部门联合行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真正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

三是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牵头构建精神疾病疗愈社会支持系统,弥补现有医疗系统和心理咨询系统的不足;

四是重视学校心理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提升班主任、教职员工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以及应用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07

黄长群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工作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积极会同各部门、全社会探索构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疾病预防、筛查、治疗、干预、康复、随访为一体的全流程服务管理体系。

我们了解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大家比较关注的,一是科普宣传平台和数据库,二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工具库和预警干预方法库,三是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和专业队伍建设。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研究,从建立社会化的辅导机制入手,进一步梳理我国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潜在需求,心理辅导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探索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08

徐凯文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社会心理服务

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总体来说,受疫情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

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成因:学业压力、亲子关系冲突和价值观缺失。

解决方案方面,我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第一,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模式。

我国高校有心理普测,有辅导员参与一线学生的心理培训,能够及早发现问题。要注重预防预警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

第二,进行家长教育。

国家希望给学生减压,但家长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摆正家长心态、促进家庭教育非常必要。

最后,教育体制要做根本改革。

只有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教育体制深层次问题得以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做到釜底抽薪、标本兼治。

09

石岩

模拟政协社团指导老师代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

现在很多家长还不能正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出于各种顾虑,不肯就医、不肯治疗。

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其背后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一定是暴力的家庭,有的是“我都是为你好”这种苦情式的道德绑架,有的是“没事,大度点儿”让孩子忍受痛苦,有的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期待。

另一方面,学校也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诊断率比较低、部分教师或者相当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建议: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

二是抓住课堂主阵地,防范和化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是进一步深化“双减”工作,坚决改变简单的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是加强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权益。

10

王瑞雪

北京青少年模拟政协实践学生代表

北京市育英学校初三学生

我曾调研发现,部分同学缺少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存在感很低,认为自己对祖国和社会没有任何杰出贡献,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于是,我提交了《关于提升青少年生命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模拟提案,并被转化为正式提案带上北京市“两会”。

当前学校对生命认识的知识传授大多局限于学术定义,我们这一代,家庭普遍强化文化课教育、弱化劳动教育,日常生活中也缺少社会责任感意识培养的教育。

建议:

一是以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学校科学开展课后服务拓展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强化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三是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接触基层,提高实践能力和抗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担起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使命。

李立文

“班级团支部发现报告心理问题职能”试点学校代表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班级团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心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团中央试点工作以来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和成效。

试点期间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以往明显下降,学生求助的意愿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均有所提高。

建议:

一是各院校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学校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以支撑每个学院,建议加强倡导呼吁,引起学校普遍重视;

二是发现报告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干预都是非常专业的,对应责任人需要更系统性的培训支持及心理健康问题支持;

三是心理学人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一直存在,随着国家对心理咨询师认证的取消,社会上认证体系频出,其规范性与适用性对于心理专业学生就业帮助甚微,迫切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完善心理咨询师认证工作。

11

肖兆申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处处长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代表们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也是与日俱增。

近几年,每年都有上百件代表建议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从承办单位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不是某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它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

代表们来自社会各个领域,他们提出的建议均经过反复调研、反复了解,是代表人民群众反映具体问题。

我们工作的上半篇文章是答复和办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后半篇文章,让代表的建议从答复走向具体措施的落实,从而产生实际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形成合力,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贡献人大力量。

12

刘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职称

和职业资格处副处长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为打通心理学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路径,人社部与国家卫健委组织实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设置了心理治疗等专业。

同时,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也开展了相关的评价工作。

关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评价工作,有两个建议方向:

一是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管理,按照一定程度设立水平评价类的资格;

二是采用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评价和培训,但要符合国务院关于开展能力水平评价的要求,不能变相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13

张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副处长

心理健康工作的定位和主管部门归属非常复杂,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近几年,卫健委联合多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等文件,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走深走实。

建议:

第一,预防为主。

心理健康问题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及早发现疏导,卫健部门、专业机构等提供专业支持。

第二,分层管理。

一方面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院专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社会心理机构和人员管理机制,推动规范化建设,提倡简单问题尽量在社会、医院外解决。

(文章全文转载于:心师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