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甘肃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

2014年03月13日 心理教育 甘肃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已关闭评论 阅读 90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回眸

 
     兰州文理学院历来高度重视,一直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几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和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走过的历程,可以有效地促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以心理咨询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
    心理咨询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心理服务机构、职业培训中心、中小学、社区等从事教育、教学、培训、心理辅导和咨询等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抓手,课程建设为重点,转变教学模式为核心,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应用性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以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
    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主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做了系统的阐述,力求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适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方法和技能。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科学性和应用性统一,知识和方法并重,形式活泼,通俗易懂。
(三) 以心理实验室功能拓展为依托
    借助心理咨询特色专业的打造,心理实验室承担专业课实验教学、公共课教学辅助、科研和心理测评、心理咨询技能实训等四大功能。现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社会的功能,即利用实验室的学术力量、技术力量承担社会工作,承担相关的技术研发,以增强学科发展活力和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创新为抓手
    一是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开设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在活动体系建设方面,通过网络、橱窗、刊物等多种媒介营造氛围,发挥院系心理助理和班级心理委员示范带头及适时引领作用,积极支持、扶持和帮助学生社团组织心理活动。三是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公布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咨询信箱、咨询电话,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跟踪服务,关注重点群体。
(五)以社会服务广泛开展为延伸
    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活动。参与《西部商报》、兰州电视台、甘肃电视台亲子教育、个案分析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扩大了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心理咨询专业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农村开展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爱心活动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专业学生主动到心理服务机构担任志愿者。同时,积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

 
      2006年4月第二轮机构改革中在学生工作处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并调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构建了心理咨询中心为第一级、院(系)辅导员为第二级,班级心理委员为第三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已正式形成。三级心理教育网络分工合作,整合各方面的有效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程、全方位、多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二)密切联系实际,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经过近五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包括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参与活动、调查研究、辅导咨询五大模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中既有学科课程,也有活动课程;既有显性课程,也有隐性课程。实践证明,这种大课程观富有特色,符合实际,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三)培训交流相贯通,提高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为博士14.3%、硕士57.1%,职称结构为副教授85.7%、讲师14.3%,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42.9%。成员先后参加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学术研讨会、甘肃省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甘肃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甘肃省心理学会学术研讨会、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学术交流活动等。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辅导员、班主任、院系心理助理和班级心理委员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培训,保证了整个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我们抓住两个关键期:一是大一新生进校时,二是大三学生毕业前;利用两个心理健康宣传月:一是“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二是“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通过心理游戏、主题班会、团体辅导、心理运动会、母亲节“心语亲情传话筒”现场互动活动、心理茶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展播等多种参与性活动,吸引广大同学主动参加,调动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特别心理运动会赛场上各个代表队成员精诚团结、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努力,演绎了团体的力量,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五)疏导预防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教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科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我校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并对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倾向的重点对象进行了分类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自我期望,寻找调试方法,挖掘自身潜力。为突出建立心理档案的实效性,我们改变以往等待学生咨询的现状,主动进行心理干预,得到了同学们的首肯。
    同时,突出学校心理健康的主线,面向广大同学,主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做到防微杜渐。
(六)以媒介为平台,编印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刊物
    我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2008年创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心韵》。《心韵》由兰州文理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主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以全体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现象,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为目的,为大学生创建了一个和谐的沟通方式和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扉页寄语、心理课堂、心理故事、青春心声、咨询案例、读编往来、心理漫画、心理观测、健康快讯等。现已出版发行24期,印刷数量12500余册。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心韵》成为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七)以课程为核心,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优质教材
    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主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生成长心理学》。2010年起《大学生成长心理学》我校心理健康课程通用教材,在全校范围内近万人使用。根据师范生特点和就业考试的实际需求,主编了《心理学》,既考虑到普通心理学的知识普及,又重点添加了教育心理学知识,适当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知识。作为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参编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另有心理健康专著(教材)11部,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八)以研究为导向,驱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了多个省级课题研究组和校级课题研究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申报、组织、实施和成果展示。完成或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省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CSSCI2篇,核心8篇。主编教材(专著)6部,参编教材5部。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精诚团结,形成了一支卓有成效的科研团队。
(九)凸显服务职能,广泛延伸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活动。咨询中心教师广泛参与《西部商报》、兰州电视台、甘肃电视台、亲子教育和个案分析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扩大了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农村开展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爱心活动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专业学生主动到兰州欣雨星儿童心理发展中心担任志愿者。积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与经验
    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获得了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颁发的“劳动先锋号”奖牌,负责人获得了“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师德标兵”。两度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1. 教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培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2010年获得了甘肃省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
    2. 2008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创办校园心理杂志《心韵》,成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学生发表心理论文的重要阵地,2010年该刊物获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奖;2010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获得甘肃省 “劳动先锋号”称号;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获得“甘肃省心理健康教育行进单位”。
    3. 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不断完善且运行状况良好,渠道畅通。三级网络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践的飞跃,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支持。
   4. 心理健康教育已纳入到课程体系,2009年起按八个专题分四个学期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体学生。自主开发的《大学生成长心理学》不仅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教材,也成为其他院校备选的优质教材。
   5. 总结和凝练心理学专业办学十年的经验和特色,申报并经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内外专家评审,我校心理咨询专业被确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既是对我校举办心理咨询专业的高度认可,也是心理咨询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契机。
   6.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已经建立。教改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抓手,课程建设为重点,转变教学模式为核心,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应用性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经验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与工作实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认为:机构健全是搞好心理建康教育的前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建康教育的关键,方法创新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领导重视支持是搞好心理建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强硬件建设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会充分抓住机遇,研究符合我校实际,富于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