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2020年06月01日 心理教育 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已关闭评论 阅读 799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李姿蓉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他们遵守规则,永远小心谨慎,尽量不违反大大小小的纪律要求;他们懂礼貌,见人问好打招呼,言语文明,很少能听到他们讲脏话;他们有些害羞,总会照顾他人的想法感受,不去做那些会惹人讨厌、生气或者伤心的事情,尽量的避免与人发生冲突;他们常常在学习上努力自律,能按时的完成作业,成绩比较优秀,或者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家长老师的好帮手,乐于帮忙做一些家务或者杂事;他们很少与人争论,大多数时间会同意听从他人的意见,即使他们有时并不喜欢...

在我的诊室里,他们的表现也常常表现的非常的“好”,也许是被家长强制带来的并不情愿,他们也会乖乖的坐好,有些害羞、紧张但是依旧带着笑容,认真小心的回答问题;在我和家长交谈时他们会安静的玩玩具,不会发出噪音干扰到我们;不像有些孩子在时间结束仍不肯放下玩具,他们甚至可能会听到我们的谈话快结束了就开始主动收拾好玩具,准备道别离开。

这些孩子很少惹麻烦,让家长和老师觉得省心,他们是如此之“好”,常常会得到表扬和赞美,可能是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这些过度的顺从听话常常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是满足别人期望的专家,但是他们自身内心的需求却常得不到满足。为了讨好别人、不惹他人伤心生气,或是害怕冲突、惩罚,他们小心翼翼地隐藏了一些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悲伤,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他们得到的赞美和肯定让他们觉得暂时的愉快和安全,但是同时这些荣誉也成了他们的负担与束缚,他们没有其它的选择,必须维持自己的“好”表现,以免让他人失望。这样的行为模式给他们储存了很多的压力和困难。

如果事情总是一帆风顺的话还好,但不幸的是,一些孩子积累的负面情绪感受会在某一刻被引燃,事情的导火索可能多种多样:一次考试(比赛)的失败;被老师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嘲笑欺负;换了一个比较严格的老师;长假后的返校压力;担心被病毒感染;甚至被小狗挠了一下后担心自己将来会狂犬病发作...一些在旁人看来很小的事件可能引爆了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焦虑和悲伤,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对这样的小事有着这样大的反应。

 孩子的经历

事情的开始往往先从焦虑开始,严重的、突然爆发的恐惧、担心袭来,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生活、学习受到影响,日常的学习任务、作业开始无法完成,这让一向表现优秀的他们更加的恐慌和害怕,上学、面对老师变成了可怕的事情,入睡困难、早醒、噩梦可能出现,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行为逐渐失控,作为一个“好”孩子,他们的理智极力的想要改变自己状态,希望回到正轨,但是难以成功;有的孩子会逼迫自己去上学,但快到学校时强烈的恐惧感让他落荒而逃。一些强迫的症状开始出现,反复的寻求安慰和保证能让他们觉得好过一点,但是效果不能持续。一些孩子试图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身体开始出现各种找不到原因的不舒服:“胸口闪电般的刺痛”,“腰部火烧一样的感觉”,“腿上毛毛的、发麻”...

如果这种紧张焦虑没有得到处理和缓解,他们会进入到委屈和愤怒的阶段。他们十分不解:为什么自己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为什么自己一向听话、服从和努力,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却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生自己的气,也生父母家人的气。他们会哭闹、发脾气、说出一些抱怨伤人的话,他们甚至会砸东西、打人(往往是家人)。愤怒之下,他们会做出以往根本不可能做出的事情,让人惊讶。他们开始怨恨他人,往往是父母亲人,责备是家长的错才会使他这样。他们会报复性的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有的既往节约的孩子会要求大量零花钱或是买名牌鞋子和衣服,从来不玩游戏的孩子要求家长买手机、电脑供自己打游戏。和人出去玩、旅游、购物消费、电子游戏常常是他们想要抓住的救命稻草,他们以为做了这些事发泄之后会让他们情绪变好,然而这些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经历了恐惧、委屈、愤怒和怨恨后的孩子很多会感到痛苦和绝望一些孩子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学校,成绩下降,出现了攻击性言语和破坏性行为,他们在意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影响,这些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世界简直崩塌了,难以面对他人,害怕别人的评价,躲着家里不肯出门见人,有孩子长时间的趴在床下不肯出来;有的孩子丧失了信心,曾有一个既往成绩很优秀的孩子这时不愿意参加中考,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以他的能力只要他去考,就算考不上最好的那几所名校,前十名的高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他坚决不肯,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也有孩子在和家长激烈争吵时砸碎了玻璃茶几,然后痛哭着说让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吧,自己已经废掉了...深深地绝望和痛苦之下,一些孩子产生了轻生的想法甚至行动,这也是最危险的事情。这种悲伤和绝望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数年,他们一直躲在家里,躲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

 Fear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 

这么多年来我看过了很多类似的事例,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情况稍好一些,严重的情况一般在中学生中更多见,毫无疑问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同样,对于他们的父母和家庭而言也是巨大的打击。

 

家长的经历

懂事听话的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往往首先是感到惊讶,不像那些调皮捣蛋爱惹事孩子的家长已经身经百战,他们的孩子一贯让他们觉得省心,突然孩子变成这样让他们觉得惊慌和不知所措。平时孩子的“优秀”表现让他们一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颇为满意甚至自豪,他们大多不认为或者难以接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在中国社会,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会是一个家庭的骄傲,家长会受到大家族和周围人的羡慕和称赞,这甚至是一些家庭的精神支柱。因此,优秀的孩子如果出现问题“变坏”也是灾难性的。心理、情绪障碍往往不能被大家所理解,如果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躯体疾病或者外伤而不能上学了,大家会觉得可惜,给予一些支持和关爱,而如果孩子是心理问题所致,那往往得不到同样的支持和理解。

实际上孩子的父母很多也难以理解,看起来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身体也没有什么问题,在家待着打游戏时看起来也挺开心像没事儿人似的,为什么一要去上学什么的就崩溃受不了了呢?为什么一点儿小事就情绪失控呢?心烦意乱的家长只希望孩子能快点恢复正常,少惹一些麻烦,他们有些会尝试强制的措施,逼迫甚至打骂;有些会找亲戚朋友老师求助,希望有个人能来和孩子谈话,解开孩子的“心结”。面对孩子的一些无理的要求,他们内心矛盾,不知道该不该满足。孩子情况的持续甚至恶化,一些家长开始出现自我怀疑和愧疚,检讨自己既往犯下的错,对孩子放低要求,无底线的对孩子百依百顺,期望得到孩子的原谅和减轻孩子的负担。然而心理问题非常的微妙,这些敏感、懂事、深爱着家长的孩子看到家长痛苦、委屈求全的样子时自己可能更难受,而降低要求也许会被看做是家长对自己的失望与放弃...彼此非常在乎的人互相的纠结着,巨大的压力下几乎没有家长能保持冷静,情绪失控下的冲突让整个家庭难以承受。 

社会新闻中和周边的传闻常会有青少年自杀的事件,很多都说孩子一贯优秀,不知什么原因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故,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都会想这样的过程有一些也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过吧...

我看到的很多都是情况比较严重的孩子,还是有很多懂事听话的孩子在儿童青少年期没有出现这样严重的情绪障碍,由于他们的认真努力,可能会考上不错的学校。躲过了儿童青少年期的暗礁值得庆幸,但是他们成年后的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情绪障碍的发病率也会比其他人高。在成人精神科、心理病房学习工作时,我也听过很多情绪障碍的患者哭诉他们儿童青少年期的委屈和“忍辱负重”。北京大学的徐凯文医生曾说30%的北大新生患有“空心症”,他说“我见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我现在跟大家所说的也都是在名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们,他们中的很多都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屡次三番尝试放弃生命”;“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这些最好最乖的学生的不幸可能就起源于过度的顺从和压抑自己的感受需求。 

还有一些听话懂事的人也顺利的躲开了成年的这些情绪障碍,作为成年人,他们识大体、知趣,做事认真,待人友善,就像他们小时候一样,他们会是一个不被人讨厌的“好人”。但是总是循规蹈矩,不想惹任何人不开心也会让他们在工作中难以有什么创新和作为,毕竟任何有意义的、创新的事情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反对。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一种倾向性,听话懂事的孩子会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这并非是必然,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发展出了非常良好的、健康的人格,取得了成功。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特权:能够表现出自己自私、嫉妒、淘气、贪心...的一面,无论如何,他们都会被爱和被宽容”。

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总是惹人喜爱,那些新闻中在卤菜案板下、在屋顶上上网课的懂事孩子的让人怜惜和钦佩,也成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也更让人觉得心痛,若干年前懂事的帮父母杀鱼的“卖鱼弟”,再次引起人的关注则是他喝百草枯自杀的新闻,新闻的副标题是:“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家长、老师们应该特别注意孩子过度的懂事、服从的迹象,这常常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希望他们都能被真正温柔以待,他们需要知道别人能容忍他们“坏”的一面。

你们身边有特别懂事的人吗?他们过得还好吗?

(文章来源:儿童心理医生冯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