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如何帮助品德后进生

2014年03月23日 心理教育 如何帮助品德后进生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5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杨向东
   在通常情况下,品德后进生在思想感情上都受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心灵上遭受过创伤和蒙受到各种不幸等。比如常被同学嘲笑、讽刺、挖苦或歧视,经常受到教育者的批评,受到家长的严厉斥责、谩骂和惩罚等等,致使他们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即自尊而得不到人尊,想胜而不能取胜,想改过而又意志薄弱,个人极为需要而客观上又难以满足等等。因而,常可以看到他们有时表现出自卑消沉,有时又偏激冲动,有时侥幸、懒散、畏难,甚至对人生采取冷漠蔑视态度,怀着“反正”、“大不了”、“看你们拿我怎么办?!”、“破罐子破摔算了”等对抗情绪。他们往往对老师存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戒心,与老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那么要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呢?

     一要动之以情,所谓推心置腹,以情换情。
    一般说来,一个人真挚、生动的情感易打动他们,使他人较易于接受,悦纳该人的言行。人是有感情的,品德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爱护和关心。因此,班主任首先必须与他们在情感上建立联系,逐渐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然后现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当他们愿意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心理话,吐露真实思想时,便是他们突破心理障碍,发生思想转变的重要契机。老师一定要抓住这种时机,从爱护关心出发,理解他们的心情,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相信老师的善意。诚如孔子所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动之以情,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火苗。后进生和优等生一样,向往美好的未来,期待别人的尊重,期待老师的表扬。这些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只有尊重、信任学生的老师才能及时点燃,从而照亮他们前进的路。此外,动之以情还要做到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必须及时表扬、奖励,使他们得到愉快、满意的情感体验,强化所取得的进步,在进步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与上进心。
    二要晓之以理,所谓以理服人,以理待人。
    动之以情毫无疑问地表现为教师要爱学生。然而,教师对后进生的厚爱,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姑息迁就。爱应当表现出对他们的高度尊重和严格要求。要对他们晓之以理,给予必要的批评和教育,情况严重的还要给予处分。诚如赞科夫所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晓之以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和掌握一定道理和行动准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以理服人,不是以力服人。不讲理就没有教育,讲理是教育者最根本的立足点和手段。但是讲理要有针对性,要讲活理不讲死理,不讲空理。在实践中讲,从学生亲身犯错误的体验中讲理,才能把理讲透,使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识更加深化,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讲理要结合榜样教育。榜样适合学生模仿心理需要,而且作为教育的手段,它也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榜样,使学生更具体地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是说理教育的一种直观形式。榜样的树立,必须和说理教育结合进行。教师应该激发起学生改变错误行动的愿望和寻找榜样的需要。选择形象鲜明、特点突出,事迹生动,而且便于模仿的人和事,特别是后进变先进的人和事,作为学习的榜样。这种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激起学生上进心,从而弃旧图新、树立新风尚,往往能产生教育者难以估量的效果。
    三要持之以恒,所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只有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教师才能有博大宏伟的胸怀做到毫不动摇的、坚定不移的,百般关心、帮助、教育和爱护学生,才能做到不怕反复,持之以恒。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所引起的。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由于新的思想、新的行为习惯还不十分巩固,再加上坏人拉拢,别人讽刺嘲笑,或遇到困难等等,使他们原有的错误和旧行为习惯又会反复出现。反复是后进生思想转化过程中常有的现象。但是,只要细细观察,后进生的反复并不是以往缺点、错误简单的重复。如有的后进生在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往往表现为倔强、不服气。然而当他有了一点进步受到表扬之后,又出现错误行为时,只要经过班主任稍微一指点,他们就会表现出不安和内疚,觉得对不起老师和同学的殷切期望。这时,他对老师批评的态度也和以往不一样,他会感到心情沉痛,甚至痛苦流涕。这说明反复只是形式思想却是有着内在的变化。这种变化,标志着他的在进步和发展。有的教师往往看不到这种变化,当后进生一有了反复,就失去教育他们的信心,这是一种肤浅轻率的错误认识。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有思想准备,不怕反复。即使出现反复,也要及时了解其原因,分析他们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做到细致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他们,才能最终收到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效果,使他们真心实意地转变。
    四要导之以行,所谓言行一致,反复实践,最终养成好习惯
    一个学生的品德,不仅看他对是非标准、道德认识、行动准则的领会和掌握如何,更重要的还要看他是否能把这些标准、认识、准则在行动中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矫正不良品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行动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导之以行”是矫正不良品德的必要途径,也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的体现。所谓“导”就是通过“情”和“理”的结合,在“意”的参与下,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行动的训练。道德行动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不稳定的道德行动转化为稳定的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不良品德的矫正要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乎道德规范的行动习惯。比如,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要在纪律上引导,对说谎的学生要在诚实上多训练,对打架斗殴的学生要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并要求他们以行动付之实现。行动训练还要通过集体活动来进行。比如组织生动活泼、有意义的课内外和校内外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养成好的行动习惯。还要不断提高要求,使他们持续前进。当学生的行动有了好转时,要引导他们“更上一层楼”,使他们懂得进步绝不是为了个人,而是要立志成才,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