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层生心理教康教育策略研究

2015年11月19日 心理教育 中层生心理教康教育策略研究已关闭评论 阅读 779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作者:湖南省桃源县一中  罗莺莺
    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经验介绍中,都是如何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经验,而夹于前两种学生之间的大部分不“显眼”、不“突出”的“中层生”,却很少有人谈起,中层生似乎成了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在心理咨询室所接待的来访者中,很多学生都是“中层生”,他们表示自己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特别是学习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不够关心自己,有些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们班主任老师根本不关心我”“好象班级里面有我没我一个样”。很多项调查表明,“中层生”往往是最有可能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群体。
18岁以下的青少年因为思维发展不够完善,自我激励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他们特别需要外界因素如家长老师的肯定。但因为目前中学教育仍然采用的是大班教学,老师不太可能有精力关注到班上全体学生,因此很多老师采用的是“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办法。因为 “中层生”表现出来的以下这些特点,他们很容易遭到老师们的忽视:
    1、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不引起老师注意。
    老师总是对两种学生“感兴趣”:一种是所谓的“尖子生”,另一种是“后进生”。课堂上“尖子生”学得快,记得快。快速解答问题的能力常常让老师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因此这些学生往往是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而“后进生”呢,他们的成绩总是拖了全班的后腿,老师、同学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恨不得帮“后进生”考一把。唯独“中层生”却很少被老师“打扰”,也很少被同学埋怨。
    2、思想不够活跃,也不太愿意接近老师。
    学习中,“尖子生”往往主动些,发言答题也大胆,对问题的看法易被老师重视,因此常常得到老师表扬;喜欢讲怪话、发牢骚、瞎起哄、出歪点子的“后进生”,因为常影响班级纪律和荣誉,因而没少挨老师批评教育。而那些总是默默无闻的“中层生”,因为没有一鸣惊人的成绩,也不会捣乱破坏,因而制造了一种“安定、放心”的氛围,所以常被老师忽视。“中层生”也心安理得:老师不来找我就是悠哉!
     3、遵守纪律,“唯师从命”,让老师“放心”。
    “尖子生”在老师眼里应该是不能违纪的,如果有不良行为,老师马上紧张起来,生怕他们变“坏”,成绩下降,所以会立刻找原因、做工作,尽快堵住漏洞。后进生给老师感觉是常违纪,一旦出事,兴师动众,找家长来一起谈心教育。想尽办法去约束他们,制止他们。“中层生”倒成了老师心目中的一块安全岛,他们没有那个胆量,翻不起浪,尽可高枕无忧。
    整理“中层生”的咨询记录,可以发现,这些被老师忽视的“中层生”具有一些典型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1.“我不行”——自卑心理。
    无论做什么事,“我不行”这句话也许是中等生常挂在嘴边的,它体现了中等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老师们可能往往注意到了学困生存在的自卑心理,但对中等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则认识不足,关注不够,使中等生感觉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在班中无足轻重。这必须引起每位老师的警惕。自卑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成功的条件,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能成功。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怎么能让别人看得起他?怎么能自信地面对人生?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呢?
     2.“烦死了”——抑郁心理。“
    烦死了,烦死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中等生这样的抱怨,长期的抱怨易使中等生形成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这种心理现象在中等生身上更体现得一览无余,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现象。中等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程度要高于优秀生和学困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中等生。相对于学困生,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相对于优秀生,他们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无力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3.“闷死了”——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突出表现为学生平时不声不响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中等生很少与父母交谈,又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乐深深埋在心里或只向日记倾诉,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地咀嚼生活,品尝孤独。由于中等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不能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起其他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设法去打开中等生的闭锁心理,就成了班主任必须解决的课题。
     4.“愁死了”——焦虑异常心理。
     研究和实践证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高的觉醒和紧张状态,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但过高的焦虑水平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试想: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对智力平平、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过度焦虑会导致其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中等生学习较努力,要求自己也颇为严格,把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中层生”是我们学生中的一个大块,是不容忽视的一大主体,促使他们积极向上,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具体内容。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能把“中层生”提升到“尖子生”的行列,那才真正是教师教育的妙法啊!笔者认为,根据“中层生”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点,老师在工作中应注意“三多”。
      一、多在意。
     我们的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类、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进步。抓好两头,促进中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中层生”是一个大群体,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且他们的思想是比较纯真的,老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也把爱心的一半洒向他们;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启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方方面面上都在意他们。在课内,多给他们回答问题、做演员的机会;课外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沟通思想,进行心理疏导;批改作业时,一视同仁,多看一眼,并有意识地让他们也来帮助批改;当他们有进步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在分配任务时,老师深情地说:“请你当一次承包工作的组长。”就这么轻轻一在意,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就会倍增,他们的潜能就很快被挖掘出来。老师有目的、有分寸地对中层生的爱护,可以说是促进他们进步的催化剂。因此,老师切记要同心而待,同语而教,整齐划一。
      二、多鼓励。
     中层生有这么个特点: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大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认可,你让我说,我就说;你不让我说,我也就不说,似乎有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要促使他们上进,老师不妨轻轻一个点击,鼓励他们大胆说,大胆做,大胆追。回答问题时。对无举手习惯的他们说“请你谈谈这个问题的看法好吗?”尽管他们意料不到,但老师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们也腼腆地答出来了。有了第一次,也就有了第二次。
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让“中层生”当一次裁判、当一次领队,并启发他们想办法把这个工作做好。他们犹豫一番之后,还是做了,虽然做得还不很好,但让同学们给他们一次掌声鼓励,第二次他们可能会主动请战要求多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来第二次点击:“其实你各方面都很可以。很有潜力,再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向更高一个层次冲击,追上或超越‘尖子生’,一定行的。”就这么一说、一做、一追赶。“中层生”这一大群体的积极性就轻而易举地发挥出来了。
      三、多给机会。
     美国道尔顿学校实施这样的教育理念:中小学教育就像训练马匹一样,刚开始要轻轻地拉着马缰,让马自己产生想跑的冲动。只要马有了自己跑的欲望,训练者的任务就完成了。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掘孩子的个性与天赋。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不断地创造机会,建筑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人人都有获取成功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三道关口来创设一个全班“人人都当小老师”的平台。
    第一道关口的“小老师”首先是“中层生”,他们负责检查“尖子生”的作业,一是检查是否按时交,二是负责改完,改的过程中若不会的,就与“尖子生”讨论或向老师咨询。改完后又对照检查自己的作业,并加以改正。这样他们等于批改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工作量大,当然收获也是最大的。
     第二道关口的“小老师”是“后进生”,他们负责检查“尖子生”和“中层生”是否完成作业,待发下作业后再对照自己的作业改正,有不明白再请教“小老师”。就这么两道工序,最简单。
      第三道关口的“小老师”是“尖子生”,他们负责检查“后进生”的作业。若有错的还要负责一对一包教包会,指导他们重新做一次,直到弄懂为止。他们的工作量不大,但有一定的深度,当然。作业都是分层布置的,数量上和要求上是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完成。经过这么一个循环,人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有机会当老师,都可以检查别人的作业。这检查的过程,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锻炼能力的过程,就是实践和探索的过程。这样全班形成了一帮一,互促进,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互动学习,你追我赶的良性教育网络。不难想像,长此下去,结果必定是“尖子生”更尖。一大帮“中层生”进步,“后进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经过这些被遗忘的角落的时候,请放慢你的脚步,多观察,多关注,多关心,多激励一下这些不惹眼的“中层生”,让温暖的阳光洒满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