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网瘾如毒,害人不浅

2017年03月15日 心理教育 网瘾如毒,害人不浅已关闭评论 阅读 75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丁昆雯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1
        并非孤例的网瘾少女弑母案
2016年2月的一天,16岁的黑龙江少女陈欣然因为手机网瘾严重,被父母送到山东的一所戒瘾学校。在里面遭受了殴打电击等非人待遇后,她回到家将母亲捆绑致死。在大多数家人和邻居眼里,李晓梅是一个身材瘦削、温柔贤惠的女人,这位母亲对女儿百依百顺;相反, 1.66米左右、体态中等的陈欣然俨然是一个“问题少女”。就这样,一个家庭因为手机网瘾家破人亡。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家庭教育的问题,但手机网瘾却是最直接的原因。
        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比如,2009年广西网瘾少年邓森山被父母送往戒网学校后被学校教师殴打致死,酿成家庭悲剧;2015年,16安徽网瘾少年小胡离家出走连续上网11天打游戏,后来因为内疚,愧对父母而服毒自杀;2015年,一位四川青年在大专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以做生意为名向父母要5万元本钱,可他却把这笔钱用于打网络游戏。由于担心父母查账,就两次对他下毒,只是父母中毒身亡,青年被判处死刑。
        2010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发布,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0万。而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报告负责人郝向宏估计,到了2013年年底,我国青少年网瘾患者保守计算应该在4000万左右,四年间中国的“网瘾”少年增加了1600万,而且这个数字是保守估计。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无法履行监护义务,有研究已经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网瘾问题非常严重。不仅中小学生的网瘾问题严重,大学生同样未能幸免。根据一项调查,22%的人民大学的学生每天上网五个小时以上,也就意味着五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广东一所大学更是40%的大学生网络成瘾。
         网络时代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成了中国青少年的软性“毒品”。
         截至2016年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另外,去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6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75%,较前一年增长2556万人。其中,手机端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快速提升,达到3.52亿人,较前一年增长7239万人,占手机网民总数的50.6%。2016年,中国有将近四百家游戏公司,全年游戏市场收入244亿美元,全球第一。
         各个互联网巨头合力将中国的游戏产业推向了世界第一。2017年3月9日,移动数据和分析公司App Annie正式公布2016年度全球热门发行商52强榜单,中国企业表现亮眼,共有11家企业入围。
        其中,腾讯首次拿下全球第一,网易升至第三,智明星通、IGG、完美世界、乐元素、蜗牛游戏、百度、吉比特、昆仑游戏、龙创悦动等依次成为排行榜上的顶尖发行商。在这11家中国企业中,除了百度凭借视频服务排在第32位,其他10家公司目前的大头收入基本已集中在移动游戏领域。2016年,腾讯一共发布了30款手游新品,收入贡献最大的当属《王者荣耀》、《剑侠情缘》、《欢乐斗地主》、《天天爱消除》、《穿越火线》、《火影忍者》、《御龙在天》、《热血传奇》、《梦幻诛仙》等,产品数量众多、收入能力强劲。
        根据网易2016财年财报显示,2016年网易全年净收入为381.79亿元,同比增长67.4%,其中在线游戏收入为279.8亿元,占比超73%,在网易的各项业务营收中,游戏占据绝对的龙头地位。得益于网易自研产品优势,2016年,《梦幻西游》手游、《阴阳师》手游、《大话西游》手游、《倩女幽魂》、《率土之滨》等都为网易带来了非常客观的收入,《阴阳师》手游还一度成为2016年度现象级手游。
        海外博士学者圈认为,各大网络巨头通过游戏攫取了巨额利润,可以说中国游戏网民供养了几大网络巨头。但是这巨额利润背后是中国网络成瘾,尤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些获得暴利的企业们是否应该担负一些社会责任,想办法将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呢?你们赚了钱,实现了人生自由,可是这是建立在摧毁几千万网瘾少年的未来和几千万家庭的希望基础之上的啊。
2
        网瘾,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国际顶尖心理学家亚当·阿尔塔的研究
        过去,我们认为上瘾大多和化学物质有关: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如今出现了一种行为成瘾现象。
        人们每天有将近3个小时是花在手机上。十几岁的男孩有时会独自在房间里玩数周电子游戏。Snapchat会夸耀自己的年轻用户每天打开app的次数超过18次。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我们中41%的人至少有一种成瘾行为。随着更多更新的成瘾社交网络平台、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被采用,那个数字势必还会上升。
        问:你如何定义“成瘾”?
        答:我理解的成瘾必须是你在短时间内乐于去做、但从长期看会损害你的健康的事——但你还是会强迫性地去做。
        在生理上讲,我们易于对这类体验上瘾。如果你把一个人放到老虎机前,他们的大脑状态看起来跟吸食了海洛因的人差不多。如果你是一个会不由自主玩电子游戏的人——不是所有人,而是对某种游戏上瘾的人——那么从打开电脑的那一刻起,你的大脑就变得跟一个瘾君子一样。
        我们生理结构决定了,只要一种体验击中了对应的按钮,我们的大脑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我们会获得大量多巴胺,这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觉非常棒,尽管从长远看你形成了一种耐受性,会想要更多。
         问:新技术的设计者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答:创造电子游戏的人不会说他们期待人们上瘾。他们只想让你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在自己的产品上。
         智能手机上的某些游戏要求你付费,所以他们想让你一直玩下去。这些设计者会在游戏中注入一定量的反馈,这跟老虎机偶尔让你赢一把以保持你的兴趣是一样的。
        不足为奇的是,游戏制作者往往会预先测试不同版本的新发行产品,看看哪个最让人难以抗拒,哪个让人们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最长。这的确有效。
         我和一个小伙子聊过,他曾在电脑前连续玩了45天的电子游戏!这种难以控制的游戏行为毁掉了他的其他生活。他最终去了华盛顿州一家名为“重启”的康复门诊,那里专门治疗有游戏依赖症状的年轻人。
          问:我们需要立法来保护自己吗?
          答:不妨考虑一下,至少对网络游戏。
          在韩国和中国,有人提出设立“灰姑娘法规”。其理念是保护儿童,避免他们在午夜之后玩某些游戏。
          游戏和网络成瘾在整个东亚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中国,有数百万青少年存在这种问题,那里实际上有一些训练营,父母会让孩子在这种地方待上几个月,治疗师会用一种戒瘾法给他们治疗。
         问:你为什么说许多新的电子设备助推了行为成瘾现象?
         答:这个,可以看看人们在做些什么。在一项问卷调查中,60%的成人表示他们在睡觉时会把手机放在身边。在另一项调查中,有一半的受访者称他们会在夜里查看邮箱。
         此外,这些新设备被证明是成瘾性媒体的最佳传输设备。如果说游戏和社交媒体以前还是被限制在家用电脑内,手持设备则允许我们随时随地接触它们。
        如今,我们会不断查看社交媒体信息,这扰乱了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我们变得特别在意自己在Instagram上发布的照片获得多少“赞”,而不是关注我们正在走过的地方和正在与我们交谈的人。
        问:这么做有什么危害?
        答:如果你每天有三小时时间花在手机上,那就有这么多时间没有与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智能手机给你提供享受当下所需的一切,但它们不要求你有太多主动性。
         你再也不用去记任何东西,因为一切都摆在眼前。你不用发展记忆或想出新点子的能力。
          已经去世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他自己的孩子不用iPad,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实际上,有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子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某些设备。湾区有一家私立学校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设备——包括iPhone和iPad。真正有意思的是,这所学校有75%的家长是技术公司高管。
         问:如果让你给一位朋友就戒掉行为成瘾出主意,你会提什么样的建议?
         答:我会建议朋友们更注意他们在允许技术怎样干扰自己的生活。第二,他们应该设置警戒线,把它隔离开。我会喜欢这样一些点子,比如晚上六点之后不回邮件。
        总之,我会建议找更多时间待在自然环境里,在没有任何技术设备的房间里与人面对面坐下来长谈。一天里应该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间,或说你坐在房间里不知道自己身处什么年代的时间。你不应该一直盯着屏幕。
3
        中国的戒网学校,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中国有几百所戒网学校,但是并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罚,侮辱以及暴力殴打现象及其普遍。弑母的那位少女所在的号称治疗网瘾的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校存被爆存在殴打学生、关禁闭、逼迫学生喝下拖把拧出的水等体罚行为。山东省教育厅经过调查,认为爆料属实,责令该学校立即停止有关办学行为。
        在网络上,控诉这所学校体罚、虐待学生的帖子不在少数。孩子们进入学校的原因各不相同,除了网瘾,还有青春期叛逆问题,以及自闭、抑郁或同性恋性取向等问题,但学校对所有学生的处理方式就是“一刀切”——首先进行每天跑步十几公里、深蹲几百次、俯卧撑几百下的高强度军事化训练,然后就是每天由教官讲一些“不要逃跑”,“父母送你们进来都是为你们好”之类的洗脑内容。
         教官或班长打人在学校里是常态。有同学曾因莫须有的理由被教官用鞋底抽了三四十下脸,半边脸肿的老高。学生如果流露出想走的念头,或者有其他表现不好的情况,就会被关进禁闭室,进行殴打,一关就是好几天,有同学曾被当场打晕。
        来自网瘾少年的真实经历:
       “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在里面除身体上的折磨,失去自由的痛苦难以忍受外,最另人害怕的是那种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去没有希望没有盼头的无助感(坐牢还知道刑期阿),在里面整整一年的日子里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在打扫卫生时偷懒坐在布满铁栏杆的窗前吹吹风,看着高墙后面随风摇曳的金色麦穗,看着田间别的自由的孩子奔来跑去,向往着自由的日子,并羡慕着。”
        “到现在父母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与亲戚交谈间溢于言表的自豪。年长的亲戚表示理解此事。而年轻的同辈对于此事更多的是诧异。劝我理解父母。此时,我内心一直有个声音振耳发溃:“对不起,我一个都不原谅!”(来自知乎)
         戒网学校对网瘾青少年来说其实就是一所监狱,里面严酷的生活或许对他们的性格塑造造成严重的损伤。那为什么这样的机构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多呢?海外博士学者认为有几下三点原因:
         1、 目前读书、升学依旧是一个孩子晋级最好的路线,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是最快捷的晋升到所谓的“高层社会”的方式。如果在读书方面表现比较差,家长以及孩子都会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一条路。孩子也就容易出现难以沟通、偏执的问题。
          2、 现在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缺乏有效的耐心的沟通。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自然就容易导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从而让他们转向网络这种虚拟世界。
          3、 孩子网络成瘾后,父母没有去反思自己的问题,他们有工作以及生活上的压力,正好有学校能够解决问题,交点钱就行。那这就为戒网学校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4
        海外博士学者圈点评:游戏的胜利还是教育的失败?
        海外博士学者圈认为,我们在批判游戏的时候,也应该反思反思教育。我们的教育系统设计的太差,才会被游戏竞争过。如果教育设计的足够有趣好玩儿,可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我们认为,中国的网瘾群体肯定会比现在的少。每天无数的死记硬背,繁重的考试和升学压力,让青少年们极其容易厌倦并转向虚幻的网络。
        另外,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每个网瘾少年的背后,都有一对懒惰或者不善教育的父母。父母言传身教,对子女进行耐心沟通,呵护到位,在子女需要情感陪护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提供,当子女需要鼓励的时候能够得到家长的肯定和支持,那样青少年上网的时间会减少很多,也不必要在游戏的虚幻世界里寻求成就感,因为他们能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同样的快乐。另外,当孩子玩游戏时候,家长也不应该一刀切的完全否定,而是应该正确引导,或许选一下益智类的游戏跟孩子一起玩儿,参与其中,这样的效果远远比粗暴地呵斥要强一百倍。
        知乎一位网友的总结,海外博士学者圈觉得有一些道理:
        毒害心灵的不一定游戏,而是现实世界在残酷之余没有温情作为解药。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固然是可悲可叹也是不可取的,但是,相比起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和绝望转投到这个现实世界中更弱小的无辜者身上,以伤害现实世界来发泄自己所背负的痛苦和绝望,沉迷虚拟世界已经是对所有人伤害最小的解决途径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地把他们从最后的庇护所里拉出来,把他们赤裸裸地扔进(也许更残酷的)现实世界(比如某些”戒网瘾学校“),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让世界变得更糟糕。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温情可以分给他人,请给那些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一些现实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现实中的温暖、认可、接纳和成就。那样,他们也许有朝一日就不会再需要这个虚拟的世界来做唯一的庇护所。
        所以,青少年网瘾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青少年是家长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问题,再小也是大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