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如何有效治疗想象丑陋综合征(2)?

2021年01月19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如何有效治疗想象丑陋综合征(2)?已关闭评论 阅读 68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编辑:张童敏)

看到这,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想丑综合征”吞噬了呢?其实,“想丑综合征”并不是对自己要求高的处女座,而是对长相过度挑剔,导致的“幻丑症”患者!病情中晚期,他们还极有可能因求美心切,过度追求完美而导致整形上瘾,过度整容,成了“整形专业户”,形成僵脸。

想丑综合征常见伴随症状:常试图用衣服、化妆、帽子、太阳镜或其他遮盖物去遮掩他们知觉到的外表缺陷;频繁检查或逃避镜子或其他能映出其容貌的东西;与其他任何人进行容貌的比较;频繁的更换衣服;过分打扮,例如过分清洗皮肤、更换发型、化妆或者剃须;用针等挑皮肤;要求他人进行说他们的外表没有问题等类似保证;运动过度;节食。

诊断想象丑陋综合征具体来说就是:外貌正常者想象自己的外貌有缺陷,或对轻微的躯体毛病过度担心,这种观念引起个人明显痛苦或影响个人的社会职业功能,且不能为另一种精神障碍所解释的心理疾病。

3、流行病学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反过来说,似乎也是对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刊登的一份报告显示,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都饱受“想象丑陋(综合征)”错觉的困扰,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有选择地接受了整容手术。

想象丑陋综合征指对自己的全部或部分外表严重不满意的状态。饱受“想丑综合征”错觉困扰的人数众多,尤其是女性,但是男人也会患上“想丑综合征”。“想丑综合征”这种常常被视为只会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心理疾病,如今已有了越来越多的男性“主顾”。一项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患有“想丑综合征”的男性人数较25年前已经增加了3倍。如果连一个小小的缺点都被自己认为是极其丑陋的缺陷,如果你曾想方设法对其进行伪装,那么你将成为“想丑综合征”的牺牲品。

有一项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2298名大学生中有71.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对自己外表的不满意,如个子太矮,脸上有斑点,以及肥胖、秃顶、多毛、乳房太大或太小等等“相貌偏见”。

想象丑陋综合征通常起病于青春期,为慢性病程,期间有所波动,经过多年后症状有改善的可能。

4、病因

当前“想丑综合征”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存在诸多假说,但是若要解释症状尚需要作更深入地研究。极有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多重作用导致。

有证据表明大脑五羟色胺失衡会促发这类症状。现在根据脑内的神经环路,基本上问题出在扣带回这地方。当然,也有可能心理因素比如童年遭受过多的讥讽嘲笑,或是家庭成员和同龄人过于注重外表,或是创伤,比如性虐待等等,都可能会是症状表现的风险因素。另外,不恰当的媒体信息会加重原本就易受伤害的“想丑综合征”病人的病情。

想象丑陋综合征的病因跟性格有关,常见于回避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边缘性人格、自我挫败性人格和依赖性人格。这些人多是完美主义者,自我批判者,且有明显不安全感、敏感、害羞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只是对自己过度吹毛求疵、对完美过分追求。

完美主义:过高的自我要求。通常来说,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来自两个方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根据自我认知的不同,有的人在人际关系相处中有不安全感,认为美丽的外表可以取悦别人,也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对外貌要求过高,在潜意识里常会坚持不懈地追求一种完美,因此会试图不断提高自己的容貌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自卑作祟:获得自我认同感。现今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外表,因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被别人接受。大家可能通常会认为,只有外表不好的人才会自卑,其实有数据表示,自卑在外形看上去不错的人群中所占的比率比你想象的要高很多(Didie, E.R.,  Kuniega-Pietrzak, T., Phillips, K.A. (2010))。有些人就是不相信自己有吸引力。他们有扭曲的自我形象,不相信别人告诉他们他们有多么的好看。因此,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是“骗子”,不值得信任。有些人依靠别人的第一印象反应来定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时候个人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不被人认同的时候,也会让一些人感到自卑与受伤。因此,没有被满足的愿望会无意识、不断地去寻求满足感,以缓解内心的焦虑,他们会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容貌获得他人的认同,从而增加自信。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或看不见的缺点被这些来访者严重化,并且无限的扩大。

参考文献:百科百度、A+医学百科 、知乎(躯体变形障碍诊断标准A详解)、360百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

(文章来源于:心声经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