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公务员心理健康分析与研究

2013年02月15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公务员心理健康分析与研究已关闭评论 阅读 88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欢迎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ipr.org  肖汉仕谢谢您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陈永华 张丹君 胡绪虎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的公务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和执行国家各项决策的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事关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否。近些年来,有不少公务员因工作压力、社会期待、职业风险、家庭和睦等因素,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本文从分析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问题产生原因。已经在新形势下如何准确把握公务员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公务员心理疏导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公务员,分析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分析掌握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近些年来,江西省直机关工委十分注重抓好公务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40余个省直单位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开展了“公务员心理疏导机制建设”课题研究,在江西机关党建网上专门开辟“心理健康”专栏,与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举办了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等,对提高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机关工作效率,促进机关和谐,做了一项有益工作。

一、目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当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越来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越来越多元的价值取向,对公务员群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及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各个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心理压力。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公务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以及各类媒体对公务员的监督加强等,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2008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有34.5%的公务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轻度占21.3%;20lO年由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中华全国员工帮助计划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承办的一系列关于压力与健康、亲子教育、婚恋心理、情绪管理、危机管理等12场讲座,吸引了上万名中央到地方国家公务员参加,几乎场场爆满。据不完全统计,在志愿参与心理压力测验后得出的报告中显示:参与者的整体心理健康指数略低于全国普通人群水平,有近l/3人的人际交往属于较差或差的水平。

2008年江西省直机关工委完成了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探索建立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设研究》。2009年对部分省直单位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看来还是比较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有19. 5%的公务员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现象,20.2%的公务员个别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2010年、2011年又采用了国际通用的SCL-90问卷调查表和公务员工作压力问卷对部分省直单位公务员进行集中施测,共发放628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71份,有效率为91%。同时组织人员分赴设区市展开专题调研。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和座谈收集的结果显示,躯体化症状、强迫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精神抑郁和敌对心理等五个维度考量个体的公务员心理健康状态呈如下特点:

    (一)躯体化症状:调查统计显示,阳性项目数大于2分小于3分的人数为63人,占百分比为ll%;大于等于3分的人数为9人,占百分比为1.6%。如神经性呕吐、胃胀、肠道不良、失眠、头痛头晕、便秘等诸多的属躯体症状心理不健康的反映。另数据显示,七成以上公务员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仅24.25%公务员睡眠质量良好。

     (二)强迫性症状:调查统计显示,阳性项目数大于2分小于3分的人数为144人。占百分比为25.2%;大于等于3分的人数为24人,占百分比为4.2%。50岁以下的中青年公务员在SCL-90总分、强迫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51岁以上的公务员。也就是说,5l岁以上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50岁以下中青年的公务员。

    (三)人际关系敏感:调查统计显示,阳性项目数大于2分小于3分的人数为118人,占百分比为20.7%;大于等于3分的人数为8人,占百分比为1.4%,鉴于机关工作的特殊性,人际交往中的压力的确是比较突出的一块。中国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而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社会关系维系的重负使得有些公务员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状态。

(四)精神抑郁:调查统计显示,阳性项目数大于2分小于3分的人数为89人,占百分比为15.6%;大于等于3分的人数为12人,占百分比为2.1%。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是因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处于该状态的人,看到的一切仿佛都是灰暗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同时自我评价偏低,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斛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五)敌对心理:调查统计显示,阳性项目数大于2分小于3分的人数为97人,占百分比为17.O%;大于等于3分的人数为15人,占百分比为2.6%。有的公务员心理表现为敌对情绪,常因一句不中听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会激动得暴跳如雷,有时甚至会出口伤人,或拔拳相向。发泄之后。又往往会追悔莫及。此外,对环境不认可,经常牢骚满腹,使有的公务员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工作经常处于“心理恐慌”状态。

从以上可看出,我国少数公务员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心理压力大。公务员属于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他们要承受更多来自于单位、社会、家庭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工作的难度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并被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能有效的缓解压力。加上长期坐在办公室、缺乏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大造成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烦躁、心累、厌倦、抑郁、孤独、精神恍惚,心中不踏实、过分担忧等焦虑症、抑郁症症状等心理问题。

    二是工作倦怠。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了工作效率。例如部分群众反映的有的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除了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外。也与公务员的工作倦怠有一定关系。他们的心理积郁在长期得不到排解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症状,就是倦怠,工作僵化缺乏新意。对于公共部门而言。有的公务员在自责、烦躁、懊恼、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容易产生疲劳感,比如工作兴趣减弱、注意力下降,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工作失误或盲区增加。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当前,提升公务员心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机构几乎为零,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较为落后。对公务员的教育往往从政治上、思想上要求较多,从心理上教育和疏导的较少,尤其是关于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潜能开发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培训更少,因此公务员了解和懂得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常识的机会较少,这也是目前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重要方面。

二、公务员心理健康障碍产生的原因

对于公务员来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就总体情况分析。主要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心理压力大受公共责任的影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公务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以及各类媒体对公务员的监督加强等,导致有的公务员心理压力加大。首先,中国正处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时期,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各职能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大,工作负荷不断提高。在高负荷的劳动强度和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公务员伏案书桌。娱乐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在身体产生不适感的同时,必然会产生无助、烦躁、心累、厌倦、抑郁、孤独、精神恍惚等负面情绪。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而公务员承受着较高工作压力却过着相对清贫的生活,给有的公务员的内心造成了不平衡感,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第三,我国各种制度在社会转型时期尚需完善,公务员晋升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有的公务员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加剧了心理负担。第四,解决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出路的公务员心理咨询机构尚未健全,心理咨询室、放松室、宣泄室等场所也没有。

原因之二:价值取向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把“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崇拜对象。“官本位”思想以是否为“官”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它包含了四点内涵:公共权力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为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有的公务员认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得到别人的敬仰与尊重,享受良好的社会福利,获得较高的收入就要做官。得到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权成为有的公务员的主流价值观念。这种“官本位”思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公务员如果受到“官本位”思想的负面影响,在政治和经济上必然会脱离群众,无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原因之三:自我压抑受传统文化的“面子”影响

    压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过程,是个体克服威胁的冲动和愿望的最基本的自我防御方式,被压抑的冲突出现在意识领域时便会引发焦虑,许多心理疾病就起因于过度依赖防御机制应对焦虑的结果。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以忍为善德,做事讲求“面子”,所以在公务员这个群体中,有的总是对自己的身份十分谨慎,无论是咨询孩子问题,还是自己的认知问题。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露出来。压抑了自己的内心,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其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自评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认为负性事件会影响到自己仕途的发展或者出现心理问题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交往的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失调。公务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严重的自我防御阻碍了有的公务员之间思想感情的正常沟通和交流。受传统文化的“面子”的影响,压抑自我,甚至出现敌对猜疑的情绪,致使有的公务员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产生孤独感、失落感,长此以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

原因之四:以“公共性”为价值追求受自然本性的影响

    公共行政与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具有公共性。以公共利益为价值追求的特点,要求公务员摒弃个人私欲,保持公共利益的共性,以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这种公共行政领域的特殊性要求必然会影响公务员,使其与公务员自然本性欲望的满足产生冲突。自然本性与原始驱动力联系在一起,被快乐原则支配,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超自然本性和自然本性经常产生矛盾,超自然本性主要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良心的概念相对应,自然本性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超自然本性则按照道德原则行事。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的个人利益而存在,自利性是人的自然本性。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然而,公务员与国家和政府紧密相连。当公务员占有公共财产,或者使用不正当的公共权力甚至以权谋私时,经常会遇到进退两难的道德抉择问题,面对两难冲突而产生的焦虑、烦躁的情绪使有的公务员陷入心理困境。然而,公务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这一职业特性,要求公务员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公务员自然本性产生的冲突不可能消失,致使有的公务员陷入长期的困扰中,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

原因之五:应对激烈的竞争受有限的能力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公务员群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心理承受和凋适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随着公务员改革的深入,竞争。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公务员很自然地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工作压力转化成心理压力,致使有的公务员产生心理紧张,担心自己有限的知识能力无法改变现状。其次,新生代公务员群体存在心理困境。一方面他们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刚踏人工作岗位不久,遭遇挫折后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苦闷、悲观无奈等情绪。从而陷入“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的矛盾冲突中。再次,考公务员的热潮一波接一波,大批精英进驻政府部门,公务改革,激活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有限的知识能力的担心等等。纠结在心中,难以排解。这使有的公务员容易陷入心理困境中,造成心理紧张,导致心理压抑。

三、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对策思考

    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给公务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的实际情况,机关党组织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做到任何管理都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首先要满足公务员的需求。公务员既有缺失性需要,也有发展性需要。领导干部在布置工作的同时了解下属的需要,以便和下属更有效地沟通,增强下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要注意激发公务员的潜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提高其动机水平,积极参与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再者是要拓展公务员发展空间。公务员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职位的晋升、仕途的发展、薪酬的增加,也可以是兴趣的增加、能力的提高等。领导干部在给下属精神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要注意为他们拓展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机会。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公务员队伍中率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建设,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等来陶冶公务员的情操,丰富公务员的精神生活。

     (二)要制定公务员职业发展计划。当前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岗位竞争日益激烈。公务员迫切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搞好继续教育提升素质。因此,协助公务员规划其个人职业发展目标。透过组织内的工作经验、工作要求、教育训练、进修深造及人力规划等予以配合,让每位公务员有成长与发挥潜能的机会,是促进公务员进步、降低压力反应的有效手段。对公务员引入职业生涯管理这一概念:一方面,鼓励公务员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其在位期间能够更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另一方面,为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一个系统而长远的谋划,使他们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种规划是公务员自己和上级领导共同完成的,是组织和公务员个人双方的责任。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对于组织还是公务员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务员个人而亩,可以增强对职业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职业困境的控制能力,不断提升公务员自我的价值;对于组织而言,则能够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应变力。

    (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岗位设置。公务员工作需要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中担负的责任比较大、工作中任务有难度和挑战性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岗位设置。公务员岗位职责中的“职责”是指公务员职务和责任,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你要做什么工作并对这项工作负什么样的责任,公务员责任的大小决定了公务员的岗位级别的高低。虽然大多数任职文件中对公务员岗位职责也有规定。但是,实际上说的是职,而不是责。如果没有建立公务员明确的岗位职责体系。将直接影响公务员组织的内部公平性。这就要求合理安排公务员的工作任务,让其有展现自身技巧和能力的机会,使其在执行工作上有较多的独立自主性和责任.同时又要合理施加压力,使工作压力保持在一个合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四)要建立公务员合理的竞争机制。调研结果显示,公务员工作压力各因子得分排在前四位的是:职业前景、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完美倾向。其中职业前景和完美倾向是对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最大的因子,而上级领导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公务员晋升的关键因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公务员不仅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工作和学习能力。还要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以此来适应升迁制度中人为因素较多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升迁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保证公务员晋升机会平等、政策透明、程序公开、决策公正。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公务员的主要压力源。另外,提高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提高对官本位思想和优越感的警惕性,也有利于减少来自领导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压力。

    (五)要提供公务员必要的心理援助。加强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供公务员必要的心理援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不断进步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公务员开展心理健康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等活动,在为公务员保密的同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二是定期为公务员开展心理测试,为每个公务员建立心理档案。在选拔聘用公务员时进行心理测评,不仅是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考核,也有助于用人单位更全面地了解被聘人员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人格特征等.为人岗匹配和后期人才的合理使用奠定基础。另外,定期为公务员群体开展心理测试,也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及时发现公务员面临的心理问题,针对心理不健康人群,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干预。三是各级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培训内容,加强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帮助公务员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四是成立公务员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才,负责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教育宣传;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心理健康关怀、心理疏导: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等。五是开展公务员情绪教育和提高公务员人际交往技巧的相关培训。使公务员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识别他入的情绪,并且掌握合理的释放不良情绪的方法。通过培训提高公务员的人际交往技巧,包括沟通技巧、表扬与批评技巧、鼓励与参与技巧等,并能够通过与他人信息的交流、感情的传递与互动,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六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离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0.

[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9.

[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10.

[4]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辅导读本.法律出版社.2005.(1).

[6]封丹珺.我国公务员的工作压力状况调查[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宣读论文.2005.

[7]黄训美.公务员心理保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

[8]李秀央等.公务员工作压力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J].中国卫生统计.2006(6).

[9]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0]蒙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及其在组织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7).

[11]余双好.公务受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2):98—99.

[12]徐思师.陈继建.探析公务员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J].考试周刊.2007(33):151—152.

[13]朱览,赵文舟.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综合治理.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4):2.

[14]《名家谈心理》华夏出版社2011.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