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人的贬低和挑剔,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2022年10月25日 健心资料 大人的贬低和挑剔,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已关闭评论 阅读 48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全民健心网、健心学堂编辑:于梦娇)

一个孩子是自卑还是自信,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大人的行为。

肯定、鼓励、支持孩子,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才是我们为人父母一生应该为之奋斗的事业。

——虎妈

第一次意识到儿子姜皓有些自卑,是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当时,学校举办了一次诗朗诵活动。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能听见儿子在房间里小声地练习。

可结果,到了要报名的时候,儿子却退缩了,说什么都不愿参加。

我找到儿子的班主任,想替他直接把名字报上去。

但班主任却建议我,让孩子自己决定。

随后,她委婉地对我说:

“姜皓的语文成绩确实不错,只不过,据我观察这孩子实在太内向了,平日里说话声音小小的,也不敢跟人对视。而诗朗诵活动往往又需要孩子胆子大一些、自信一些。

如果姜皓自己还没战胜自卑心就被咱们硬逼着上台,恐怕也不是一件好事。”

老师的话,让我心头一沉。

一直以来,我都为儿子的安静乖巧而暗自得意。

当周围的朋友抱怨自家孩子“人来疯”、爱顶嘴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烦恼。

家里来了客人,儿子就窝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画画,等对方要离开了,儿子才小声地说上一句“叔叔/阿姨再见”。

不小心犯了错,我还没开口批评他,他的头就已经埋得很低了。

以前,我以为是儿子天生性格如此。

听了老师的话,我才隐隐意识到:

或许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不够自信,甚至还有点自卑。

想到这里,我决定找机会跟儿子好好聊一聊。

可我一回家,却发现气氛有些不对:

本该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的儿子,此刻正眼圈红红的坐在沙发上。

而婆婆,则满脸严肃地坐在另一侧。

原来,当婆婆得知儿子没去报名后,立马急眼了:

“一个小小的诗朗诵就怕成这样,像什么话?

明天你就给我去找老师,让她把你的名字加上,别总那副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模样,学学跟你一起玩的周游,瞧人家多大方!”

儿子一听要去找老师,顿时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连连表示:

“我不行,我真的做不到。”

婆婆来了脾气,质问他:

“你都没尝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了?”

说罢,强迫他必须报名,不然从今天起别想再看动画片。

可儿子却消极地答道:

“反正我什么都做不好,就算报名了也拿不到好名次,还会被同学笑话。”

就这样,他宁愿不看喜欢的动画片,也不肯参加比赛。

没办法,我只得打了个圆场,将儿子领回了卧室。

在关上门的那一刻,儿子的泪水一下子决堤了,他哽咽道:

“妈妈,别逼我了,不行就是不行。我跟周游不一样,天生就上不了台面。”

看着儿子垂头丧气的模样,我震惊不已:

没想到在老师家长眼中听话乖巧的儿子,居然对自己的评价这么低。

第二天是周末,我照例喊儿子起床。

儿子半天没动静,直到我掀开他的被子,才发现蜷缩成一团的儿子满头大汗,整个人都在发抖。

我赶忙去摸他的额头,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结果,儿子却躲开了我的手,再次用被子将自己罩住。

没一会儿,被子里就传来儿子压抑的哭声。

我没说话,坐在一旁静静等儿子发泄完,带他出门去了一趟植物园。

或许是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儿子渐渐放松了下来。

他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出息?”

我有些不解,问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自己。

儿子低着头,告诉我是奶奶说的。

奶奶经常说他成绩不如班上的谁谁好,性格不如谁谁开朗,更不像他的好朋友周游那样有特长,能当小主持人。

儿子的一番话,在我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浪。

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爸爸常年驻扎在外地,我的工作也是早出晚归。

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我和儿子便一直住在公婆家。

然而,大部分时间里,还是由老人负责接送孩子、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婆婆,由于她退休前就是中学教师,儿子的教育主要由她负责:

从端碗的姿势,到写字的笔划顺序,婆婆都会反复纠正、教导儿子。

有一回,儿子随口问婆婆:

“为什么您总是皱着眉?我看别的奶奶都是笑呵呵的。”

谁知,婆婆却狠狠瞪了他一眼:

“要是你能像你爸小时候一样学习好、当班长,样样都拔尖儿,我自然眉开眼笑,但你看看你……”

那一刻,儿子沉默了。

奶奶的否定,让他觉得自己是如此一无是处。

还有一次期末考试,儿子考了第二名,作文还得了满分。

可当他兴冲冲拿着试卷给婆婆看的时候,婆婆却轻蔑地说:

“才第二名有什么可嘚瑟的,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

说实话,要论心疼儿子,我都要排在婆婆后面。

但一直以来的职业习惯,却让她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着打击式教育:

因为生怕孩子因一时的好成绩而骄傲,所以婆婆总用比较、嘲讽的方式贬低、打压儿子。

却未曾意识到,这些残酷的话语,早已成了萦绕在儿子头顶的诅咒:

久而久之,儿子真的越来越怯弱,越来越自卑。

甚至逐渐认定自己什么都不行。

那段时间,一看到那种张扬乐观的男孩子,我就忍不住心头一酸。

特别是有一回,闺蜜聊起了她儿子,说她家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她还自嘲道:

“是不是男孩子都这样?

即便各方面都很普通,但就是非常自信,简直是传说中的‘普信男’。”

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甚至觉得她在凡尔赛。

随即,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我的儿子明明有很多优点,却因为大人不恰当的教育,深深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泥沼。

我这个当妈的,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拯救他呢?

思来想去,为了帮助儿子摆脱自卑,我决定开始自我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个心理学名词:

自证预言。

大人的贬低和挑剔,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而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信父母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并“努力”让这些极其糟糕的评价变为现实。

就像哲学家詹姆斯说的: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

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如果家长总是贬低孩子、否定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知耻而后勇”。

反而会导致孩子活在自卑的阴影里,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差劲,从而失去了努力变好的动力。

了解了这一点后,我做了一个周围人都不赞同的决定:

我辞去了那份“996”的工作。

尽管奋斗这些年,我已经成为公司的中层管理,拥有了近30万的年薪。

可一想到我是用一个母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席,换来的职位和薪水,我又觉得自己所得到的跟失去的东西相比,是那么不值一提。

辞职后,我开始每天接儿子上下学、给他辅导功课,并找各种理由表扬他:

“今天早上,宝贝一点也没磨蹭,很有时间概念哦。”

“你作文里‘功不唐捐’这个词用得很恰当,我儿子真聪明,学到的新词一下子就知道怎么用了。”

一开始,儿子听到我的夸奖,总会下意识地反驳,并找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直到两个月后,儿子才开始心安理得接受我的“彩虹屁”。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做了另一件事:

我带着儿子搬出了公婆家,转而租下一套位于郊区、带一个小院子的房子。

儿子欢天喜地,婆婆却火冒三丈:

“你们夫妻俩要么不管孩子,要么就是瞎捣乱,到底想干什么?”

我说:

“皓皓喜欢昆虫、植物,我想给他提供一个能种花、养虫子的环境,让他高兴点。”

婆婆的表情依旧不好看。

但儿子却笑了,看向我的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东西。

大概过了半年左右,儿子的变化就超出了我的预期。

尽管在学校里,儿子依旧有些腼腆,但跟以前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

期中的时候,他竞选了一次语文课代表;

上课时,他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

甚至当婆婆说他不如小伙伴周游时,儿子没有像往常那样一言不发,而是俏皮地说:

“周游是阳光型男,我是深度美男,大家走的路线不一样啦!”

我的儿子,不再一口咬定自己“没出息”、“上不了台面”,而是学着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真的越变越好。

回忆了下儿子从胆怯自卑到充满自信的过程,我发现主要得益于三条黄金治愈法则:

罗森塔尔效应

如果你给予孩子的,是正面的肯定和期待,那么孩子就会不知不觉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努力。

简而言之,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在夸的时候,别忘了以下几点:

1. 夸奖孩子时,要具体有细节,比如:“今天的作业写得很认真,真不错。”

2. 夸孩子的进步,及时肯定他,比如:“听老师说你最近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进步了很多哦。”

3. 多夸孩子的态度和努力,比如:“尽管这道题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

仰巴脚效应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儿子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害怕出丑、被嘲笑。

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三位演讲者依次演讲。

第一位语言流畅、举止大方,表现得几乎完美无缺;

第二位说话断断续续,神情也有点拘束;

第三位和第一位一样大方,但在演讲的过程中,他却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水杯。

讲完后,我问儿子:“你猜现场的观众最喜欢哪一位演讲者?”

儿子不假思索地说:“肯定是第一位啊。”

我却摇了摇头,事实上,大多数人喜欢的都是第三位演讲者。

因为人们觉得太过完美的人要么高高在上不好亲近,要么使自己相形见绌,而那些会犯错的人反而更加可爱,这就是“仰八脚效应”。

儿子听完后,若有所思。

第二天接儿子放学时,他兴奋地朝我跑来,边跑边喊:

“妈妈,我当上语文课代表啦!

竞选的时候,我一直想着你给我讲的故事,告诉自己,出丑也没关系,居然真的不紧张啦!”

这时候,我才发现儿子也有如此神采飞扬的那一面。

为人父母者,还有什么比看见孩子的成长和光芒,更幸福的事情呢?

瓦拉赫效应

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处,只要找准自己的舞台,就能发挥潜能,取得惊人的成就。”

儿子喜欢观察昆虫、植物,我就给他买来各种相关的书籍、跟他一起做关于显微镜的功课、陪他一起给植物浇水……

前段时间,课外活动上。

老师邀请儿子做“小助教”,带大家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儿子侃侃而谈的样子赢得了所有同学的掌声。

现在,儿子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写完作业后,打理自己的“小花园”。

他说:

“妈妈,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长大后做一名超级博学的植物学家,比‘无穷小亮’(著名科普博主)还厉害的那种!”

那一刻,望着儿子信心十足的样子,我欣慰地笑了。

前几天,几个朋友开玩笑地和我算了一笔账:

这短短半年来,我辞职、租房、买显微镜等设备……林林总总加起来,差不多30多万。

闺蜜笑着问我:

“这些钱给你儿子留着交首付它不香吗?

孩子的自信能值这么多钱吗?”

我摆摆手,说:

“为了世间多一个‘普信男’,花再多钱也无所谓。”

但其实,我是这样想的:

作为父母,我们注定没办法陪孩子走完一辈子。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见孩子的进步,鼓励孩子迈出尝试的脚步,最终,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把自信和乐观变成身上的盔甲,手里的武器,从而打败生命中的大大小小的难题。

这才是为人父母最高明的投资。

(文章全文转载于:男孩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