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教师消极情绪情感调控

2023年03月28日 心理教育 教师消极情绪情感调控已关闭评论 阅读 39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更与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令自己愤怒、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时,该如何调控这些消极情绪呢?

一、教师常见消极情绪、情感类型

教师负向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期待、教师人格特质的影响、教师指导经验和技能的缺乏、教师对学生行为原因的误解以及教师彰显自身权力的需要。教师常见消极情绪、情感类型有如下几种。

(一)强迫

强迫是指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而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正常人也可能出现一些强迫现象,如寄信前看一遍地址是否写错,出门前将房门关闭后又再推一下看看门是否已关好。而病态的强迫则反复出现,又不能自制,主体感到苦恼却不能自拔,常常陷于一种矛盾与痛苦之中。根据临床表现,强迫可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类。

强迫观念是一种思维障碍,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也可以是冲动的念头。如总是担心房间是否关好、煤气是否关好,或是对过去某段不幸的经历反反复复回忆。

强迫行为又称强迫动作,指不断重复某种无意义的行为,而且明知此种动作毫无意义,又非做不可,做了之后虽然能消除片刻紧张,但过一会儿又感到不舒服,非得再做一次不可。典型的如强迫性洗手。

教师队伍中患强迫症的重症病人虽不普遍,但是带有轻微强迫意向的教师却为数不少。某研究组对某中等学校运用SCL—90自评量表测试表明,阳性项目比例最高的前10项中,属于强迫症因子的占了三项:总是感到难以完成任务;做事必须反复检查;总是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定。调查还显示:教师群体中带有轻度强迫症状的人占40.6%,中度强迫症状的占8.09%,重度强迫症状的占0.58%。

(二)焦虑

焦虑是指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一种不愉快情绪。焦虑是较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人都曾体验过不同程度的焦虑,它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如人们在面临自己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如考试、求职、就医等时都会经历焦虑体验。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是病理性的,只有在焦虑过度时才成为一个病理问题。

焦虑的起因是心理冲突。当人们面临某种困难或有威胁的情境下,主观上要做出很大努力去适应时,都会出现焦虑体验。教师除了像普通人群那样要经历诸如意外事故、亲人病危、职称评比、人际关系紧张等困难情境,每天还要面对诸如班级纪律较差、学生成绩不好、领导和家长期望值过高等情境,更有可能诱发焦虑反应。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教师群体焦虑问题发生率比普通人群要高得多。

同时,焦虑反应的强弱程度不仅与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关,也与个体素质差异有关。性格内向、胆小羞怯、缺乏自信、对社会心理应激的应对能力较差者,焦虑更容易发生。焦虑的症状有:情绪紧张不安,恐惧,惊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神经衰弱,肾上腺素升高,等等。

(三)抑郁

抑郁通常是一种情绪障碍,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抑郁涉及身体和心理,如疲劳感、睡眠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犹豫不决、有自杀想法或念头等。据统计,30%的人类自杀死亡与抑郁有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部分教师长期生活在恐怖、焦虑、强迫性思维中,导致精神极度紧张、情感过度高涨或低落,造成教学困难、家庭矛盾、情感匮乏、师生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困扰。所以抑郁也是教师群体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四)恐怖

恐怖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恐惧情绪,在这种恐惧情绪出现时,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随发生。

恐怖的心态正常人都有,如害怕老虎、蛇等,它是一种正常的防御反应。而恐惧症患者对某些情境和场合产生的恐惧心情则是完全不必要的,不但别人不能理解,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但就是不能摆脱,十分苦恼。

恐怖可分为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和特殊恐怖。广场恐怖指对人群拥挤的场合,如商店、电影院等感到恐惧,也包括害怕空旷的地方,害怕离家或独自一人在家等。社交恐怖表现为害怕被多数人审视,回避社交,如对公共场合吃饭、讲话或与异性交谈感到紧张不安,害怕被人注视。特殊恐怖指由特殊物体或情境引起的不合理害怕,如害怕黑暗、登高,害怕接近某些动物,害怕某种疾病等。

恐怖在教师群体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尤其是社交恐怖,患有社交恐怖的教师特别惧怕学生到齐的教室,惧怕上公开课,一到公共场所就心情极度紧张,痛苦不堪。

二、教师提高工作中心理调适能力的方法

压力、应激、负面情绪情感都会给教师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并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提高教师心理调适能力,维护教师心理、生理健康,对每一个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1919年日本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它有两个核心思想:一是顺其自然,二是积极行动。森田认为,情感活动有一条规律,即人越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某种情感,这种情感便越会加剧。如一旦感到抑郁无聊,许多教师就会烦躁,急于对这种情绪直接加以控制,他们常常生硬地命令或强迫自己“快乐起来”,但每每都不奏效。我们也常常说:要控制你的情绪。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人越是想消除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就越加剧,越加剧就越想尽快消除,周而复始就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已,这被森田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疗法第一条原则是顺其自然。某种负性情绪产生后,如果对其听之任之,即顺从其自然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终消失。所以当人面对种种负性情感时,最好的方法便是将这一切看成是自然现象,处之泰然。

森田疗法第二条原则是积极行动。人不能直接控制情绪,却可以直接控制行为。通过控制行为,人们可以间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比如一位因工作压力过大而精神压抑的教师可以通过洗洗衣服整理整理房间,去旅游,去交友,去锻炼身体,散散步,去做某件平时很想去做却一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等一些适当活动,用积极行为激活机体,转移注意,缓解压力,并从这些活动中得到满足与成就感,心情就会自然而然改变。

(二)情绪宣泄

由于能量压抑与纠结于心,以致许多教师心理不健康。治疗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将纠结于内的能量宣泄出来,进行外向训练。几种最主要的心理治疗法如皮尔斯的格式塔疗法、简诺瓦的初级疗法等都注重压抑情感的宣泄。

最佳的宣泄法是倾诉,根据罗杰斯对人际关系哲学的研究表明:人不仅可以交流内心的思想,而且可以交流内心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内心的冲动、模糊的感受,甚至难以启齿的秘密,都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以缓解压力,释放内在能量。在生活中,为什么许多教师的心理相对比较健康,就在于他们有更多的宣泄渠道。

对教师来说,找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将心中的想法与苦闷统统讲出来,即使对方不能给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建议,只当个忠实的听众,倾诉者也会感到轻松,种种负性情绪也能得以缓解。如果有些烦恼不能道明,也可通过一些心理咨询热线或阅读心理书籍释怀,或者上网聊天,把自己的悲伤、烦恼、委屈,甚至攻击性的伪装和冲动都倾诉下来,同样可以释放或缓解压力。

运动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宣泄,健康有益的运动可以达到消耗体能、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的效果,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如拳击、足球、篮球或跑步等项目,甚至可以去跳迪斯科、唱卡拉OK等,都是很好的宣泄。

大声叫喊也是一种合理的宣泄。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叫、大哭,在空旷的地方声嘶力竭地使劲喊叫。当然,教师应注意这种行为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进行,否则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心灵伤害。

(三)认知疗法

据美国认知疗法专家伯恩斯的研究表明,像抑郁、焦虑等并不是一种情绪失常,而是被消极思想歪曲的结果,是自我感受的一种无价值感,是“我”的思想与态度引起了“我”的负情感反应。那些顽固不化的消极情感表明我们思想中存在着错觉与谬误,这就是我们观念的偏差。只有根除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才能改善我们的消极情感。

通情不一定达理,达理不一定通情,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很不容易。一般来说,思想发生变化,人对现实的感受与观念才能跟着发生变化,不良情绪模式也才可能发生改变,纠结的情绪才会调理通畅。

对教师而言,改变认知,由达理而至通情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面对现实,即必须承认消极情感的存在;其次分析原因,教师在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消极情感后,就要分析其产生原因,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苦恼、忧愁或愤怒,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所苦恼、忧愁、愤怒的事物,以及是否确实值得我苦恼、忧愁、愤怒,这样,通过理智分析,这些消极情感就会得到初步调控;最后是反省自己,在挫折面前,教师应当以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来调控个人的情感,在忍不住发怒后,要冷静审察情势,客观检讨反省自己,以确定发怒是否合理、后果如何,以及有无其他较为适当的解决方法等。如此经过冷静反省,就能消除或减轻心理紧张,使消极情感渐趋平复。同时教师还可以学会“心理换位思考”,如当与学生、同事、学生家长发生争执时,力求做到事后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也许就可以变得心平气和了。

(四)淡化与转移法

淡化与转移法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调适方法。有的教师在消极情感产生后,老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结果只能使这种消极情感不断蔓延并且日益加重。因此,当某种事情引起自己消极情感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忘掉或转移到另一事件上去,而不要总去想这件事。因为人为这些事去悲伤、难过,已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加思想上的负担,使身心受到压抑。事情既已发生,且无可挽回,就应当果断丢开它,忘却它。西方人常说的“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某个场所老是引起不愉快的回想,那就应当设法避开这个场所,以免“触景生情”;如果眼前存在着一件可以唤起种种负性情绪的物件,不妨将其收藏起来;等等。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思想暂时离开这些不愉快的事情,逐渐遗忘,从而缓解消极情感对自己的侵扰,避免由此造成的身心损伤。

但是,另一方面,能对自己的情绪、情感产生强烈刺激的事情,通常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要很快忘掉常常是很困难的。因此,单靠遗忘是不行的,更有效的调控是进行积极转移。当负性情绪情感出现时,应该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看电影、打扑克、下棋、打球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文章全文转载于:心如止水心理港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