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孩子18岁前必须拥有这8种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2022年01月05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孩子18岁前必须拥有这8种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0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全民健心网、健心学堂编辑:于梦娇)


前几天,带儿子去楼下吃饭,看到旁边的一对母子。

男孩大概10岁出头的样子,在埋头写着作业,而一边的母亲却端着饭碗给男孩喂饭。

男孩吃得非常自然,显然早已习以为常。

这一幕实在是让人怀疑:

这样自理能力薄弱的孩子,即使未来真的能考进名校,又如何能够成才?

连续10年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带过20000名斯坦福大学新生的朱莉·利思科特,曾推出一本畅销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

书中,朱莉总结了一个孩子在18岁前必须具备的8种能力。

这8种能力无关才华和学业,却有关生活和生存,更影响孩子的一生走向。

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哪8种能力吧。

01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

斯坦福大学在开学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名大一新生在入学几天后,收到一个家里寄来的,又大又重的箱子。

箱子被快递员放在了宿舍外的人行道上,他一个人搬不动,又不知道如何和人求助,束手无策。

后来,还是他妈妈打电话给宿舍管理员求助,才帮忙找人把箱子抬了进去。

这个社会是相连相通的,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

在孩子走进大学、社会之前,学会如何跟人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所以,从孩子上小学开始,父母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和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比如带孩子去参加夏令营,参加一些成人的聚会;

家里来客人了喊孩子去招待,多给孩子制造一些和人打招呼的机会。

一个敢于表达自己、善于沟通的孩子,未来才能真正的适应社会。

02

能够迅速适应周围的环境

去年暑假,我带儿子参加了一个户外营地活动。

其中一个男孩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别的孩子还在扭扭捏捏躲在后边,他却已经和其他小伙伴相谈甚欢了;

徒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比大人还沉着冷静,总能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法;

最后扎帐篷时也没有求助父母,而是带领着小伙伴们一起,齐心协力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我想,不管把这个男孩丢到世界哪一个角落,他都能很好的活下去,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靠自己挣一口饭吃。

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会孩子谋生。

想要淬炼孩子的“生存力”,我的建议是,可以趁着假期让孩子策划并主导一次旅行。

从制订出行路线、交通、住宿,到实际出发时坐什么车、吃哪家餐厅,以及一些突发状况,全部让孩子去处理。

比起成绩,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洞察力、判断力、适应能力,才是最不可或缺的。

03

能够规划好时间,进行自我管理

一位大学老师曾描述过大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生状态:

一种是按时上课、完成作业,永远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把自己的校园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

而另一种则是一进入大学就彻底迷失,轻则随心所欲,毫无学习规划,重则放飞自我、逃课、挂科,沉迷游戏......

两种不同状态的根源,在于某些家庭教育的缺失。

如果父母从小就每天提醒孩子,什么时候该复习、该做作业,甚至有时候协助他们做,那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不会主动学习。

想要培养自觉自律,有时间观念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主动学习、写作业的习惯;
合理安排好阶段规划和目标的习惯;
每天做好时间管理的习惯;

帮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才是滋养孩子一生的养料。

04

学会关爱家庭成员

知乎上看到一位父亲的自述:

他早早就离婚了,一路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把儿子送进了985,他也一直特别引以为豪。
有次孩子奶奶病得很严重,住进了医院,他委婉地提醒儿子奶奶时常念叨他,有时间可以回来看看。

没想到儿子却语气不耐烦地说:

“关我什么事,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哪有那个时间?”

那一刻,他真的是五雷轰顶。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变得如此冷漠。

我想,答案就藏在这个父亲的养育方式里。一个从小就被看作全家的希望,眼里只看得到学习、出人头地的孩子,又怎么能学会关爱其他人呢?

就像是斯坦福教务长朱莉所说的: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在家里做家务,哪怕只是扫地倒垃圾这样的“琐事”。

每天吃饭的时候,也不要光围着孩子转,饭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说说自己的见闻,让孩子知道,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值得关心。
    一个自私冷漠、不懂感恩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05

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

亲戚家有一个女孩,从小成绩就一直拔尖。

不过这孩子一直性格特别内敛,不怎么和人交往,在班上也几乎没有朋友,她爸妈想着成绩好就够了,也没太当回事。

后来孩子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可是和室友一直处得不太融洽,经常哭着给她妈打电话诉苦,到了大二便说啥也要退学。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过:

一个人要成功,15%靠知识,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何况,对孩子来说,朋友也是成长路上重要的一部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你的孩子在学校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一定要予以重视:

性格过于内向、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团队合作;
在朋友中经常处于被动一方,为了友谊甘愿无条件付出。

当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时,父母不妨多引导,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友环境:

比如多带孩子去楼下小区、公园等场合,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亲身示范如何交朋友,也可以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家长平时也可以多和孩子角色扮演、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孩子去鼓励别人,如何平等地相处等。

帮助孩子走出交友困境,积极走上社交舞台,有助于他未来良好的心理和人格形成。

06

能够应付四方八方的压力

去年10月,大连理工一名25岁的研究生,在实验室里上吊自杀,引起无数网友关注。

他才25岁啊,正是人生最灿烂蓬勃的年华,生命却永远定格于此,实在是让人心痛。

通过他留下的遗书,我们可以窥得,他生前在学业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他明明已经很优秀了,可是这些自我要求的压力,就像是一片片雪花,压垮了他生的希望。

当孩子走出父母和老师搭建的象牙塔,会发现人生路上其实遍布荆棘和沼泽。

学业不顺、感情失败、人际交往受挫......

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把一个脆弱的孩子压垮。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尽早感受这个世界的风霜雨雪;

当孩子成功或者进步时,要积极地表扬他们,让他们更加自信;

当孩子失败或者犯错时,也要温柔地接纳、鼓励他们,做他们的后盾,给他们满满的安全感。

只有经历过风雨,受得起挤压磨炼的孩子,才能见到最美的彩虹。

07

有能力赚钱,并懂得如何管理金钱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个11岁的小男孩用了2年时间,攒下了近1万元。

他把所有的纸币和硬币,整整齐齐地地存放在罐子里,连他妈妈都惊呆了。

原来,这些钱是孩子用平时的零花钱攒的,以及利用假期摆地摊赚的。

而在同样的年纪,有的孩子却趁父母不注意,花了父母卡里近10万元充值游戏、或者打赏主播,实在是让人唏嘘。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赚过钱,那他就体会不到挣钱的辛苦,更难以理清金钱和人的关系,容易盲目消费。

所以,我建议父母有机会可以让孩子通过摆摊、假期打工去体验赚钱的滋味,或者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

到了一定年龄,可以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把掌控权交给他们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意识。

良好的金钱观,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08

学会自己承担风险

中国式家长,最喜欢的就是为孩子铺好路,提前为他们清除所有陷阱,防止他们跌倒。

孩子不会系鞋带,便每次直接给他系好;
孩子学做饭时被油锅溅到了手,以后便再也不让他进厨房;
觉得孩子的爱好不务正业,便动辄打压批评。

以为可以为孩子挡风遮雨,殊不知,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坑,其实都是父母给挖的。

打从孩子出生那刻起,父母与孩子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注定无法护他一辈子。

就像佟大为所说:

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一堵透风的墙,既能遮风挡雨,也能透过风,透出光。

孩子终究要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应该趁早放手,让他们学会为自己做决定、做选择,并且承担后果。

尽情让他们自己去试错、去闯荡吧,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

09

对父母来说,最糟心的事情是什么?

我想,莫过于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养出来的孩子却是个窝囊废。

有的时候,家长不是做得不够多,而往往是因为做得太多了。

永远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潜力。

你把他们当做大人对待,他们就是大人;你还把他们当做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永远长不大。

就像朱莉在书中所说的:

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而且幸福的成年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父母,能为孩子准备的最好的行李,就是亲手培养他们未来面对生活和风雨坎坷的能力。

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坚定不移地一往无前,成为一只翱翔在天空的雄鹰。

(全文转载于:妈妈抱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