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全民健心工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2014年06月23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全民健心工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9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作者:中国全民健心网负责人、应用心理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肖汉仕教授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 杜沙沙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全民健心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必须多管齐下、还需要全民积极参与。不能依靠单纯的行政手段或居民的自发行为,需要居民与社会的共同行动、有机配合;不能依靠精神卫生界、卫生部等某一个部门,而需要全社会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不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局限于学校,需要落实于各行各业、贯穿于全体居民的终生;不宜局限于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防治,还要注重居民心理素质的优化,将帮助居民维护心理健康与促进心理适应与心理发展有机结合。
     需要社会从以下方面付诸行动:
1、全方位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现实社会,一方面,为人们的潜能开发与自我实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与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威胁,社会已经对现代居民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一方面,需要社会扬优抑劣,尽量减少劣性刺激,最大限度地消除对心理的劣性刺激源,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一切工作要真真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要从“心”开始,落实于居民心理需要的关注与满足,尽量增加对居民心理的积极影响。
2、面向全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以帮助居民优化心理素质、维护精神健康,促进社会适应的实践活动。由于社会现实不可能尽如人意,需要居民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治需要自身有正确的意识、科学的方法、积极的行动。这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培训、宣传以及自学等形式以帮助居民树立或强化育心与护心意识,自觉培育心理素质、学会心理保健与调适、积极参与心理互助、主动利用社会心理帮助资源。
这就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扩展到全体居民,使每个居民拥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帮助全体居民树立培育心理素质与心理保健的意识,转化为育心与护心的自觉行动,促进居民性格的优化、智力潜能的开发、适应能力的强化、内在动力的激发,以便为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提供基础。
3、教育并组织居民开展心理互助
     居民心理互助是指居民在交往过程中心理或精神上的相互帮助,体现在相互关心、爱护、尊重、欣赏、鼓励、理解、悦纳、共情、信任、感恩。
    居民相互之间既可以成为心理支持者,也可能成为伤害者。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互相抱怨,苦海无边;相互计较,弊多利少;互不相让,两败俱伤。如果相互共情,心理平衡;相互悦纳,关系融洽;相互感恩,有促双赢。
    要想使所有居民成为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成为受益者,需要通过教育,帮助居民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心理互助的功能,掌握有关的方法。引导居民从单纯的物质帮助扩展到心理支持与精神关怀;从狭隘的亲友圈到更广泛的交往对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供。自觉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关注交往对方的心理感受,优化自己的语言、行为;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尽力而为地提供帮助;学会做耐心的倾听者、有效的帮助者。使居民心中的不快有处宣泄、苦恼有人倾听、忧愁有人排解、困惑有人解释、压力有人缓解、委屈有人理解、困境有人帮助、心理矛盾时有人参谋、行为冲动时有人提醒。依靠居民之间的心理互助形成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这一系统的建构需要社会将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心理志愿者队伍、形成以心理帮助为荣、助心为乐的舆论氛围。将在心理帮助意识与方法的指导纳入学校教育、职工培训的内容,将心理帮助作为公务员争先创优的评价体系。
4、建构完善的心理保健服务网络
    由于心理疾病无法完全预防,心病需要“心药”医,社会有责任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居民的精神健康。一方面,重视精神障碍专科医院的建设,发挥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作用,以提高精神障碍的康复率。另一方面,需要将精神卫生工作前移,深入到基层单位及社区,建立各级心理服务中心(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员,使居民无法自助,朋友无能为力,但又不必要到精神专科就医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在单位或社区通过心理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帮助,获得缓解、矫治或转介。例如负性情绪、情感困扰、心理压力、人际冲突、危机干预、家庭矛盾、子女教育、老人精神支持、生涯指导等心理帮助需要及时获得专业帮助。
5、调动居民参与及利用的积极性
     无论是心理素质的培育,还是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治都需要居民自身的积极性与自觉行动,否则社会的支持与服务再完善也难以发挥功能。
    需要在心理教育中帮助居民将育心、护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转化为自身的需求、激发出强烈的动机、变成自觉的行动,从而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保健指导;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交往、生活、娱乐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来培育良好心理素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经常科学地评估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异常;自我调适不当心态、控制不良行为;主动利用社会的心理卫生服务资源,在必要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工作者的帮助,配合矫治;在自助并坦然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心理互助活动,尽力而为地向他人提供心理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