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年02月20日 心理保健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关闭评论 阅读 82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活动。它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家长素质的高与低,家长认识水平的深与浅,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家长会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思想上的教育,很多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自私、孤僻、胆怯、虚荣、嫉妒、任性、骄横、抑郁等。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人际关系不良等。其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具体表现如下: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它包括家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与教育方式,这三个因素彼此渗透、相互联系。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精神氛围,精神氛围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方式。所以,任何一个因素不可能孤立地产生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种家庭类型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1、溺爱型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中心,以孩子的欲望实现为满足,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一般来说,家长对学生的吃、穿、玩等要求都能给予最大的满足。对于孩子非常想买的学习用品,我们学校82.3%的家长都能满足。不少家长把孩子当做家中的“小太阳”,都围着他转。这样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或“唯我独尊”的思想,孩子自然的感到别人服侍我是应该的。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作业要求父母检查,做作业要求父母督促和陪伴,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还责怪父母没有尽到责任。所以,溺爱型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心理。
2、过高期待型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过高期待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导致教育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有出息,将来考入名牌大学。据调查,我校五(3)班的家长中从事个体经营的约占40%,这部分家长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精明能干,艰苦创业,吃了不少苦,由于自己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考上重点大学。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就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期待过高,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理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3、严厉型家庭教育引发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和对立心理
        严厉型父母常常以强制性的方式,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据统计,我校有27.2%的家长对孩子的犯错或成绩较差的情况,会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例如五(3)班有一位段明明同学,让老师感到很矛盾,他既不允许自己被其他同学嘲笑、欺辱,又看不起自己,自尊与自卑同时存在。他的家长对他管教很严,对老师的口头禅总是:“段明明在学校表现不好,就告诉我,我会对他一顿死打,看他还敢不敢!”本学期,竟把他的脸都打青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学校学习整天提心吊胆,心不在焉。后来发展到老师让他改正作业的错误,他也故意拖拉,和老师僵持着,产生了对立情绪。
4、放任型家庭教育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同严厉型家庭相反,放任型的家庭教育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不关心,也没有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让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因不能及时得到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家长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就是放任自己的孩子。例如我校四(4)班的学生李峰,自从进了小学,家长就把教育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家长会很少参加。平时孩子在校犯了错误,也不闻不问。家访后才知道,他的母亲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就弃家出走,父亲在工地做工,家中只有行动不便的爷爷照顾他。由于学习无人辅导,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李峰整天沉迷于玩,作业不交,对学习和生活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上进心和积极性。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父母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亲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能够在童年生活中找到线索。可见,父母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如下:
1、父母自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人,其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孩子,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试想,有的家长行为粗鲁,常讲脏话,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违法乱纪,行为放纵;有的家长购买、阅读淫秽书籍,对孩子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环境中孩子怎能安心的学习呢?
2、父母之间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矛盾不仅导致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试想,孩子经常处在一个喧哗紧张、充满火药味的环境中,他能够做到平心静气、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生活吗?日积月累,孩子的的身心健康势必受到伤害。我校四(4)班有个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里很富裕,原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应该会好好学习。可是事与愿违,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请他的家长来学校,母亲一见老师就伤心流泪,说这孩子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肯定要叫家长去,原因就是没有完成假期作业。老师找孩子谈话,他说:“老师,别看我家庭条件好,其实我的心里很苦”。原来他爸爸经常陪客户打牌,回到家里就跟妈妈吵架,吵完架就走了。做母亲的只好拿孩子出气,用打骂来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干脆不管孩子,也出去打麻将,小孩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又不会跟家长沟通,觉得学习的好坏都没关系,来学校只是打发时间。可见,父母亲整天吵架对孩子心灵的创伤非常大。
3、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离婚,对成人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过程,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离婚后,年龄较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攻击和退缩行为,心情抑郁烦闷、悲哀、害怕、愤怒和失落等等。完整家庭的孩子与离婚家庭的孩子进行比较,在情绪、学业和智力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离异家庭的孩子即使成绩很好,但提到爸爸妈妈总觉到别扭和自卑。
4、父母和长辈教育方法的不当对孩子的影响
       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孩子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产生了畏惧、怨恨和反抗的心理;有的父母或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不体谅和尊敬父母的坏习惯。
5、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中国五千年流传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许多家庭中仍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广东,许多家庭生了男孩就兴高采烈,把他视为掌上明珠;生女孩就垂头丧气,视为赔钱货。在教育问题上,明显有分歧,造成了男孩子过于娇横自大,女孩胆小自卑。这种心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当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检讨的应该是父母和家庭。最后,愿天下的父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