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社会心态优化与全民健心工程

2014年02月18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社会心态优化与全民健心工程已关闭评论 阅读 79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 杜沙沙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中国全民健心网杜沙沙推介)   
       全民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加快实现“中国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民健心事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心态建设与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博士王俊秀针对中国当代社会心态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对进一步推动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减轻民众生活压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民众的生活压力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有效的服务体系来解决,而还有许多问题是政府无力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民间和社会的力量来帮助那些生活压力较大的民众。拓展家庭关系之外的社会支持力量,通过民政和其他社会服务部门完善社会应急救助体系,形成常态的应对物价上涨、灾害、失业、重大疾病、伤亡等困难、困境的援助体系,减少民众身心的压力。
     第二,防范社会风险,提升群众安全感。一方面要完善食品、交通、医疗等方面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提高人们防范风险的能力。要特别关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们所面对风险的差异,防止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加剧、社会阶层差距加大情况下的“风险分配”不公平。                                                
     第三,完善诚信体系,重建社会信任。通过建立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征信系统,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强化公民和组织的诚信行为,逐渐建立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提高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约束和规范公共权力执行,严格问责失信的公共权力执行者和组织,提高公共权力机关的公信力。严厉打击个人和组织的欺诈行为,逐步重建社会信任。
    第四,致力阶层融合,消解不利的社会情绪。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缩小贫富分化,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互信、互助和相互理解,致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与融合,避免贫富差距、地位差别带来的阶层分化,防止长期底层认同带来的群体极化产生群体性的社会怨恨。
     第五,激励民众的慈善、利他行为,完善助人渠道。宣传和管理部门应该激励和强化普通人日常的利他行为,而不仅仅是树立一些远离大众的道德标兵,鼓励常态化、习惯化的慈善活动和助人行为,使民众能感受受助的温暖和助人的快乐。民政部门和慈善管理组织应该针对目前形势,制定合理的慈善组织、公益、利他组织的管理法规和制度,逐步形成高效、透明的慈善制度体系。
    最后,理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机制。首先从制度层面建立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规则,落实责任部门彻底解决累积的问题。建立了解和研究社会心态的系统,时刻关注社会心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