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用一颗快乐健康的心来帮助人—–浅谈教师心理健

2014年02月20日 心理保健 用一颗快乐健康的心来帮助人—–浅谈教师心理健已关闭评论 阅读 82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
肖汉仕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摘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本文从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展开论述,从调节心态、定位角色、以平常心对待教育;面对不理想的现状勇于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换位思考、学会蹲下来理解学生、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提升人生境界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快乐健康的教师
【正文】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 G.Ginott)曾经说过:“For better or for worse”。意思就是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我们身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也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一颗快乐健康的心来帮助人。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快乐健康的心呢,我们教师心理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笔者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据调查,目前我国正常人群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大约占20%左右。但根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抽样2292名中小学教师调查表明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在广州市天河区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这些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职业倦怠、焦虑、压力感、人际关系紧张。个别甚至情绪失控、心理和行为失常。近年来,报道教师的一些极端行为。事件的背后不仅是师德问题,大部分存在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这些事例足够引起我们的关注,试想一个心理有问题的教师如何能用一颗快乐心来帮助学生呢?所以教师尤其需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二、如何做一个快乐健康的教师
1.调节心态、定位角色、以平常心对待教育
        当今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的压力真的是“鸭梨山大”,有生活压力也有社会赋予我们的压力,有家长赋予我们的,也有学校对教师评价赋予我们的压力,更多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给予我们的压力。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更是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事实上教育涉及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教师只要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尽最大可能去教育学生,就可问心无愧了。不必为一些教育理论或行政指令把教师和教育当做万能的“救命稻草”而平添无形压力。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弗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主要源自对自己付出与回报的不一致感。当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教师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缓解压力,调节心态、定位角色、以平常心对待教育
2.面对不理想的现状要勇于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目前教师不快乐的因数主要有:⑴社会对中学教师期望值过高而且复杂多样;⑵学校中学教师职称评定竞争激烈、条件苛刻;⑶学生学习意愿低落,难以矫治的偏差行为;⑷家长不关心孩子,不配合老师,过度干涉、批评等;⑸来自学校及管理政策,班级人数太多,难以兼顾教学之外的行政负担和杂务,与学校行政人员沟通不足等等。平常与同事聊天,普遍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这样的感慨,特别是面对一些调皮的学生,很多老师束手无策,打不能骂不行,说不听,开除更不行。教育不是去做“雕刻家”,也不能做到“雕刻家的地步”,因为教育不是雕刻和改变,而是帮助学生实现其天赋和潜能。教师不仅无法按自己的意志改变学生,更无法去改变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策,面对家庭教育、社会现实,甚至学校决定,我们教师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手段和方法,学会积极面对问题、合理自我调节,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使自己成为有影响力的名教师。而不要为无法更改的现状牢骚太甚。
3.换位思考、学会蹲下来理解学生、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
       时代的变迁,我们要与时俱进,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需求、处境,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因为理解是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要蹲下身来,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如果我们都能够以较“真实的我”而不是“教师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师生关系就不再在是“师道尊严”,而是一种合作和谐互动的新型的关系。 教师应该多元评价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言语、数理、音乐、空间、运动、人际交往、反省等智力,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潜能是这些智力的组合,如果我们多一条评价标准就会多发现一批优秀学生。多一条标准评价学生更加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克服片面的以听老师的话和得高分为评价标准的弊端。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态度、情感、能力、心理素质等品质。这样我们教师眼里的“优生”也会多很多,我们的快乐也会多很多。
4.提升人生境界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界”,我们教师也有三个境界。一是生存境界,二是责任境界,三是幸福境界。有的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之路。有的把它当做当作一种职业。有的把它当做当作一种生活艺术,这样他不再有生存的压力之大,工作之苦、践责之累,而是为了享受教育的乐趣。要提升人生境界,第一可以学会淡泊宁静。“无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表现出一种豁达与超脱—一种读书人的派头,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求精神的充实与宁静。第二学会活在当下,活在当下。 “当下”就是指: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共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周围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融入我们现在的生活,活出精彩,活出快乐。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活在当下又助于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台湾著名的教育家彭驾锌曾经说过说:“心理健康的教师必然尊重他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知道如何建造师生之间的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衷心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积极地关怀学生的需要与困扰;心理健康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是自由而不放任。”因而,把心理健康的标准具体到教师职业上,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
1、乐于工作,在教育岗位上能发挥自己的智能并获得较好的满足感;
2、自知自爱,对自己有客观的了解,能够悦纳自我;
3、善于调控情绪,对情绪有自我管理和调解的能力;
4、乐于交往,善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学生关系协调,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5、适应环境,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不逃避,也不埋怨。
    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对照以上标准。用一颗快乐健康的心帮助人。
【参考文献】
1. 宋艳萍.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
2. 刘斌.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10期

标签: